文俊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指出,要着眼于解决影响刑事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把证据裁判要求贯彻到刑事诉讼各环节,健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周强院长强调,要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贯彻罪刑法定、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促进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司法改革部署,是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各级人民法院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时刻牢记司法使命和责任担当,把证据裁判要求贯彻到刑事诉讼各环节,坚守法律的正当程序,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不断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执法观念,坚定不移贯彻司法为民的宗旨,强化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人民法院要清楚认识到,刑事司法的目的是在正当程序框架内依法查明真相,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的审判和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从而实现看得见的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深化司法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是要构建以证据制度为基础的诉讼格局。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核心任务是完善证据制度、统一证据标准。证据是诉讼的核心,是公正的基础。要严格落实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着力解决证据标准适用不统一、办案程序不规范等实践难题,要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重口供、轻证据”等思想观念,不断推动完善证据裁判规则的规范依据和实施程序,建立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积极推动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新格局。 三是要积极以现代科技推进证据制度落实。当前,现代科技给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司法体制改革带来广阔前景。各级人民法院要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通过案件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把统一适用的证据标准嵌入数据化的程序之中,建立起案件犯罪事实情节、证据材料与对应法律法规的关系网络,逐步形成证据程序性审查自动预警等机制,引导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全面、规范搜集和审查证据,及时发现需要纠正的问题,防止因为证据搜集、审查不全面不规范而导致冤假错案发生,将司法改革全面推向深入,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司法改革的整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制度,不断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牢牢坚守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确保每一起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为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本文刊载于《中国审判》杂志2017年第2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