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1-26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 >> 法官随笔 >> 正文
不过如此,恰其如此——《九人》品读
时间:2014-05-08 08:58:47    作者:刘坤轮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

内心来讲,2000年的布什诉戈尔案之后,我对美国最高院的所有想象都已经光环褪去,曾经对大法官的智慧激情颂扬的我,已经对世界法律群落最受人关注的几个人提不起兴趣来了。尽管如此,面前这本书,还是让我情难自禁,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疑问吸引着我将本书一目而尽。掩卷静思,几点思绪萦上心头。

1. 英雄迟暮

世界范围来看,在法律界,关于司法机构的叙事,若以数量论,美国最高法院敢甘做第二,也没有哪个敢当第一了。即便是正统的法律学者,要在美国法学界谋得一席之地,不关注美国最高法院,成功者也极为少见。各界的研究者打造出了汗牛充栋的作品,这些作品因为对象的“可塑性”更加强化了这些对象的伟岸。若从建国时最早马歇尔大法官那里起算,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一如美国的发达史,跌宕起伏,好戏不断。

也正是因为这些,无论是塑造个人,还是塑造群像,又或是塑造其裁判产品的各种叙事作品。在法律的国度里,美国最高法院光环笼罩的形象,一如矗立在曼哈顿的自由神像,主宰着尘世的公平与正义。

然而,这一切和本书所塑造的群像关系不大,从一定程度上讲,这里的群像恰是拭去美国最高法院光环者,尽管这一过程也是由一个个5:4的投票所渐次形成。如果说,从最早的先贤时代期,美国最高法院历经两个多世纪的沧桑,挣得了自己正义守护者的英雄形象,那么,本书的关注阶段,恰是英雄迟暮之时。

迟暮的原因和过程,正是本书吸引读者的地方。在寻找对它情感失落的历程之时,隐隐之中,总还抱着对盛年时代的缅怀,抱着对未来“王者归来”的浪漫期盼,只不过,伦奎斯特的老去,罗伯茨法院的如此,使得这一期盼即便没有沦为空想,也再次蒙上了厚厚的历史迷雾。

2.不过如此

虽然依据本书的说法,在美国最高法院中,面临着两类案件,一类为堕胎类案件;其它类案件为另一类案件。但作者杰弗里•图宾的这一划分无疑有为伦奎斯特法院遮丑之嫌。笔者看来,较之布什诉戈尔案对美国整个政治体制的震撼,堕胎案无疑差以千里。尽管图宾在行文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一过程中的艰险与最后放弃斗争者的内心挣扎,但将布什诉戈尔案和同性恋,联邦与地方权力划分类案件归为一类,与堕胎类案件并列,无论怎样,都不能让人信服。

大法官们在此案后的名声狼藉,甚至因此而萌生退意的苏特每每由之的呛然泪下,以及此后极力迎合民意,与制度设计背道而驰的“奥康纳”法院都让这九人的形象越来越“不过如此”。

不过如此,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曾坚守过辉煌的先例,而是说,他们已经失去引领法律进步的能力。在推翻关涉女性选择权的堕胎类案件中,尽管奥康纳、苏特和肯尼迪守护着自由的法律精髓,但奥康纳的表现更像是一个女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代言者,而不是一个关注法律精神的守护者。肯尼迪则更似一个追求花哨多数意见判决书的投机者。法律的独立精神在这里已经渐次离去,直到布什诉戈尔案中,最高法院超越政党政治的形象被彻底打碎。

由是过程,民意成了司法的主宰,少数派的权利越来越多地淡出美国最高法院的视野。州权、女性选择权、平等保护权、同性恋权力的进步渐次放缓,甚或出现了回潮的趋势。在伦奎斯特日益沉寂的岁月里,奥康纳引领着美国最高法院,褪去光环,回归俗世。

3. 恰其如此

尽管如此,本书并不乏对奥康纳的赞誉之语。她实际引领着这一时期的美国最高法院,作为历史上第一位进入美国最高法院的女性法官,奥康纳尽管在很多案件中,能够保持着中立立场,但在涉及少数群体权利问题上,她的表现则更如一个强势的女权主义者。由于她在最高法院对其它几个中间立场法官的影响,她的立场往往代表了最高法院的5票,因而代表着美国的法律。

或者,恰是美国政治制度设计中对最高法院人选多元性的追去,导致了尽管党派已经深刻渗透到了司法的最高机构之后,但却并不能将其完全把控于鼓掌之中。从堕胎和同性恋问题的州权扩张问题上,这一点体现地淋漓尽致。

恰是由于奥康纳的女性身份,使得她在1991年试图推翻罗伊诉韦德这一伟大先例的宾州法案中发挥了重要角色,以女性选择权否决了宾州要求堕胎需要通知丈夫的禁止性要求,并继而推翻了一些诸如不能在特定医疗场所堕胎,干涉女性健康和选择权的要求。恰是她最自己的身份珍视,决定了罗伊诉韦德案例的命运。也决定了同性恋权利在最高法院的细微审慎中得以闯出一条法律之路。

恰其如此,使得他们冲破了司法克制的限制,冲到了布什和戈尔的蝴蝶选票之争面前,越过了司法被动的围栏,终止了佛罗里达州的重新计票,将共和党人布什推上了总统宝座,也将美国最高法院推向了党派,民意的深渊。

4. 回归尘土

到伦奎斯特逝去,奥康纳离去,罗伯茨入主美国最高法院之时,一切仿佛都尘埃落定,尘归尘,土归土。所有期盼,随着罗伯茨这位策划布什诉戈尔案的法律投机者的宣誓,悄然逝去。

尽管罗伯茨的魅力仍然常为所赞,但他的时代中,已经没有最高法院法官独立于任命者的情形了,司法的独立精神已经为“愿为鞍马”的党派哲学所替代。最高法院中,重要的不再是超越芸芸众生的公正理想,而是更为直接的代言者角色。一如开篇文字绘出的台阶,通向公正的接天台阶已经不再能由凡人通过,它进入了整修时代,一如这群走下神坛的大法官。

尽管如此,关注美国最高法院者,仍然能够继续看到波澜起伏的法律意见斗争,仍然能够经常地心潮起伏。回归尘土的美国最高法院,离俗世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也更能汇聚世俗的关切。

一切将会继续,风云仍将重起。也许,我们本就不该神圣化这九人。放下心中的执拗之念,他们不过如此,他们恰其如此。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宣海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