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1-23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 >> 散文 >> 正文
游子情
时间:2014-05-13 16:21:00    作者:田振国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法院

心微动奈何情已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求学时,抱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信念,学历越高,离家乡也就越来越远;领略了外面世界的新鲜与繁华,心灵上更疏远了小村的山山水水。偶尔回家,村民的质朴,环境的清新,每天睡到自然醒听窗外鸡鸣狗吠,新鲜可口的饭菜,亲人邻居们豪放的酒场作风都让我如此的留恋。然而,心里面却依然惦记着外面的精彩世界,并给自己一个矫情的理由:我已经和这种生活有点隔阂,大家已经不是完全在一个世界。

是的,在外面游荡了那么多年,和乡邻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同龄的他们,已经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美滋滋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聊天,三句话不过,就开始讨论孩子如何,去哪儿干什么可以赚的钱更多,怎么做才可以势力更大。而那时的我们,初出校门,青涩的面孔单薄的身体,追逐着懵懂的爱情,除了一纸毕业证书一无所有。心有不甘的我们,又重返读书时所在的城市或者是另一座陌生的城市,开始了自己的拼搏奋斗。可是,努力挣扎的我们,却似乎离理想越来越远;独自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一事无成的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逃避着回家的机会。春节了,实在逃不过去,才会想方设法买张车票,像不愿归去的候鸟一样赶回家去。我们自以为已经不属于乡邻的世界,可是我们依然不属于所在的城市,在这里,我们头无寸天、脚无寸土,我们成了可怜的夹缝中人。

近乡情更怯,像做贼一般尽量的回避着同他人的见面交流机会,能不外出绝不外出,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或者与为数不多的几个关系极好的同学小聚一下。节日还没有过完,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回到了那个我们一无所有的城市,此时才想起,回去一趟,甚至都没有陪父亲喝一杯酒、陪母亲好好说会儿话。而下次回家,又不知在什么时候?

苦苦奋斗了好多年,终于事业上有所成就,此时也可以闲下来、静下心来回头看一下走过的路。猛然间,就在此时,我们却发现,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出生、成长的地方,那里有已经年迈的父母,有熟悉的饭菜味道,有一起上树掏鸟下河摸鱼的玩伴,有着太多我们人生最初的记忆……

推开了所有的事,我们归心似箭地赶回了家——我们人生中第一个家,我们出生、成长的家,我们年少、年轻时候努力逃离的家。然而,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当初的房屋变了样、街道变了样、连家乡的人也在变。敲响门,白发苍苍的母亲打开门看到我们,一脸的惊愕瞬间换作欢喜,叫着父亲说儿子回来了。一切,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高兴、心酸、重逢,一言难尽。

媳妇陪母亲在厨房收拾饭菜、聊天,我给父亲斟满酒,向他汇报着在外面的点点滴滴。父亲老了,已不再是儿时严厉的父亲,反而有种需要被人保护的感觉;父亲的酒量也大不如从前,三杯酒下肚,已有醉醺醺的感觉。饭后,说要接父母去我们那住,却怎么也说不通,父母说已经在这生活大半辈子了,走不开;到你们那一切不熟悉,生活没意思;这一辈子,就算老,也要老在这。几句话,说的我们鼻子一酸,几乎要落泪,只好转移话题。

喝着茶,望着窗外的天空,发现已不是记忆中的那片蓝天,和城市的污浊倒是有几分相似;仔细闻一下,当年空气中的那种花草清新、泥土清香的味道已找不着了,倒是有一丝恶臭的气息;看来一切都在变。出去走走,发现几乎每一家的房屋都在“长高”,道路却更加的坑洼不平,凌乱不堪。树木减少了,清澈的河水不见了,只有一些生活污水粘在黑乎乎丑陋的河床上面,更别说蛙鸣鱼跃、白鹅戏水,又有哪个孩童会在里面游泳打水仗?村子在变大,村里人却在减少,转了一圈,发现村中只有那些老人、孩子,守着偌大、空旷的房屋、常年不驾驶的汽车和那越来越贫瘠的土地。

那些老态龙钟的人,我们彼此在脑海中搜索着对方,却发现,岁月这把刀,早已把我们雕刻成另外一个人,曾经的我们,只能活在对方的回忆中。没有其他人的介绍,我们也许真的成了见面不相识的路人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孩提时学的这首诗,此刻终于算是理解了。那些小孩子,任凭我们怎么思考,也不会想到他们姓谁名谁、又是谁家的孩子。而自己,在他们陌生的打量眼光中,真成为了一个外来的客人,也许是今天,也许在明天,这个客人还会要回去的……

夜里,躺在曾经睡过十多年的床上,闻着被子里阳光味道,却久久不能入睡。故乡在变,故乡的人与事,一切都在变,变得已不再是魂牵梦绕、记忆中熟悉的故乡。而自己,又何尝不在变呢?

一个人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可能也永远回不去了,从此,我们成为了无根的浮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