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变的村落
时间:2014-05-15 11:35:26 作者:田振国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法院
豫东平原,曾经的黄泛区。勤劳的人们为了摆脱贫困的阴影,一代又一代人坚持着奋斗。 幼时的我,便生活在这块宽广无垠的土地上,太阳每天从东边的土壤中升起,落入西边的树林中。放眼望去,眼光的尽头依然是平原。大海、森林、草原、沙漠、高山,这些词汇,只有在课本里才能见到;经历了无数次的想象和在脑海勾画,多年后一一见识到这些景象,依然满心欢喜,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 记忆中的天空,像是深蓝色的绸缎上随意点缀着乳色的流苏,轻盈、飘渺,躺在土地上仰望时,感觉自身也与白云一样,在空中随心所欲地飘荡。天空下,是生长着的季节性的农作物,乡民勤劳、土壤肥沃、庄家茁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预示着丰收的喜悦。村落,便隐现于绿纱帐中,或三五十家、或百八十户,饱含饭香的炊烟从零星分布的房舍上袅袅升起。鸡鸣狗吠声中,夹杂着主妇呼唤家人吃饭的嘹亮嗓音,和小孩子无因的啼哭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诗意的田园风光中安居着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村民们,父慈子孝,其乐融融,俨然世外桃源。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人厌倦了这种生活。先是极个别人外出走进城市,当他们“衣锦还乡”时,进城便想瘟疫一般,迅速传染了整个村落,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收拾起行李,果决地踏上远去的列车,或务工、或经商。抛下的,是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站台上,是挥手依依惜别、浓郁的留恋化作眼泪的娇妻。 在父母喋喋不休的念叨声中、在孩子的声声追问下、在娇妻的相思泪里,一年的时间终于熬到了尽头,显得格外漫长。春节临近,外出的人像约好一般,从四面八方陆陆续续地回来,沉寂的村庄,顿时焕发出强大的活力。给父母带回了补品、给孩子带回了新衣、给娇妻带回了带着体温的钞票,一年的牵挂、担心,换做春节时一家团聚的欢快。 三六九,往外走。春节过后没几天,候鸟又要离去,年复一年。 随着金钱的增加,房屋越建越多、越建越高,汽车也驶进了家家户户。放眼望去,林立的房屋遮挡了朝阳的光芒、夕阳的余晖。村落大了,村里人却少了,停放的汽车伴着留守的儿童、空巢的老人。或担心丈夫、或不甘落后于人,年轻的媳妇们也加入了进城的行列。村落,愈发空了;孩子,像孤儿般独自成长;老人,在孤独中迈向坟墓。 外出的人,鲜有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当年老时,他们如同落叶归根,又回到了村落。当年的孩子们,已长大成人,不知是教育的落后,还是亲情的缺失,抑或二者兼有,很少有人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当年留守的孩子,像是“报复”般地抛下年迈的父母,走入城市;结婚生子后,又将孩子留给父母,毅然外出。又是一个新的轮回,可悲的轮回。 土地已荒芜,乡间小道因车辆的增加变的坑洼不平,连清晨的鸡鸣、夜半的狗吠声,也显得那么苍老、疲惫,如同这村楼…… 一个人、一座村落,怎么样才算得上是成长?得到一些东西、失去一些东西?还是从一个轮回跌入另一个轮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