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的苦与乐
时间:2014-05-26 15:33:22 作者:史秀永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人民法院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紧张而繁忙的巳蛇岁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充满朝气的午马时光悄然而至。马年伊始,我对蛇年依然不舍,难以忘怀。蛇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岁月,我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上共计发表应用法学论文、案例分析20余篇。加上没有发表的文章,我撰写的法学稿件数量远远大于上述数字。 我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20年,撰写的应用法学论文及案例分析绝大多数为民商事审判业务方面的内容。在过去的一年里,每当办理一起有争议的或者新类型案件,以及同事或同仁们与自己探讨一些疑难、复杂案件时,我都会有感而想,有想而写,以致形成文章。撰写应用法学论文及案例分析,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丰厚的法学理论基础,还离不开具体的审判实践。我之所以能够撰写那么多应用法学论文及案例分析,得益于自己从事多年的审判工作,以及本人对法学理论的孜孜以求。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真理。我就是通过审判实践去学习、运用法学理论,用法学理论去指导审判实践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学理论水平和办案能力的。如果自己不从事具体的审判工作,同事或同仁们不与自己探讨疑难、复杂案件,我是不会发现立法空白或立法缺陷的,恐怕连写稿的素材也没有,不可能凭空写出那么多文章,更不可能发表那么多文章。 我在工作日忙于办案,晚上制作法律文书。节假日和星期天,是我撰写稿件的黄金时间。为了便于学习、办案和写稿,我不惜重金购买法律书籍。凡是经常适用的,新出台、新修写的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方面的书籍,我都要把它买下。《人民法院报》的《理论周刊》与《实务周刊》、《人民司法·应用》、《人民司法·案例》、《法律适用》、《中国审判》、《内蒙古法学研究》、《内蒙古审判》等报刊、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经常把这些报刊、杂志放在自己的床头柜上,每当休闲时总要躺在床上翻阅、拜读。这些报刊、杂志不仅提高了我的应用法学理论水平,而且使我从中学会了写稿的奥妙和技巧。我与这些报刊、杂志已经融为一体,彼此难以分离。 我在打字方面速度很慢,也可以说是一个不会打字的人。每篇稿件都是手写出来后,再进行手笔修改。修改完毕后,再工整地誊写出来,然后麻烦他人打印成文稿,并把底稿存入优盘。由于经常发稿,我学会了使用电子邮箱发送稿件的技能。发送稿件前,我还要对存入优盘的底稿进行几番认真、细致地修改,直至自己满意为止。不少稿件被发送出去后,犹如石沉大海,长时间不见回音。我觉得这些稿件还不合编辑的口味,质量仍然过不了关,于是通过打印机把这些文章打印出来,再予以全面、反复地修改。自认为修改满意后,重新把稿件发送出去。由于考虑稿件的观点、结构、法理精神、措词等事情,我常常如痴如呆、精神恍惚、思绪万千、夜不能寐,以至头发白了不少、也掉了不少。可是,有些稿件尽管下了很大的功夫撰写,费了很大的力气修改,但最终还是发表不了。由于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我一度愁眉苦脸、情绪低落,甚至放弃了继续写作的信心和勇气。 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许多稿件虽然暂时未能发表,但是我并不气馁,仍然笔耕不辍、继续坚持写作。也许我孜孜以求的精神感动了编辑,也许这些稿件经过精心、反复地修改后达到了发表的标准,不少稿件从开始的发表不了发展到最终的成功发表。每当文章发表后,我倍感欣慰和自豪,激动的神态无法形容,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烦恼、失落的情绪荡然无存,满足感、幸福感悠然而生。我陶醉于自己精心撰写的稿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我兴奋于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结出了如愿的果实。对于发表的作品,我总要爱不释手地从头到尾去仔细端详,反反复复地从字里行间去认真品味,从细微之处去查找编辑增补了哪些内容,删减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不尽完美。待品味稿件的新鲜感觉过去一阵后,我才把发表的作品十分珍爱地收藏进书柜。写稿不仅能够消除烦恼、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而且能够催人奋进、开拓进取、有所作为。写稿虽苦,但发稿尤甜,何乐而不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