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法治的光荣与梦想
时间:2014-06-03 15:52:54 作者:赵大杰 来源: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法院
结合目前在全市法院开展的“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今天由我主持召开一次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与大家共同学习讨论“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和深远意义。下面,我就这次教育活动谈一些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望与同志们共勉。 一、正确认识、深刻把握,在“伟大中国梦”的理想中找准自身位置。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梦想,从百日维新到三民主义,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再次被唤醒。然而,无论是魏源的《海国图志》,还是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抑或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他们的“中国梦”也是民族复兴之梦,但始终没有真正实现。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尤其进入改革开放后,中国才真正掀开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而奋斗的新篇章。回首百年“中国梦”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和改革开放,我们才能如此接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梦是什么?梦是理想,是信念,是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论述中,第一条就提出要坚定理想信念,温家宝总理也曾说“用理想和信念照亮人生的道路”。失去理想,就如同在黑夜中失去了方向,可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个人,坚定理想信念是何等重要。在经济社会进行巨大而深刻变革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理想,这无疑是对当前一部分群体面临信仰危机、诚信危机、公信力危机的深刻提醒,也是对绝大多数默默无闻的——为实现国家大发展而辛勤劳动的贡献者们予以的最佳鼓励。 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伟大复兴梦,也是由每个国人梦、每个集体梦汇聚而成的缤纷梦。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中国梦”,人民法官也有属于自己的法治梦、法官梦。毫无疑问,法治梦是中国梦的一抹绚烂色彩,人民法官则是抹上这抹色彩的美丽工匠。生命因梦想而精彩,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蓝图下,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追求,做一名有信仰、有理想、有良知的法官,做一名有素质、有水平、有操守的法官,做一名有大局、有大义、有大爱的法官,做一个有作为、有远见、有影响的法官——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成为一名令人钦佩和尊敬的优秀法官,值得我们一生追求。 二、立足自身、开拓创新,在坚持理想中推动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当我们仰望浩瀚星空的时候,不要忘记支撑我们的是脚下广袤的大地。任何脱离实际的理想都是空谈,好高骛远、天马行空无益于社会现实的改变。实现伟大中国梦、法治梦,必须着眼于我们所处的实际环境和任务形势,正确认识法官的处境和压力,正确认识中国的法治国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顶层设计上为实现公平正义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对此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梦想”虽然有了方向,但实现才是重点,如何实现则是关键。追求梦想,还需回归现实,我们必须看到,在现实中,人民群众对公平的渴求无时无刻不在诉说,法治的阳光还未照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审判建设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如何使当事人对法院裁判胜败皆服,如何提高司法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上诉率、改判率,如何调整好独立审判与外部监督的关系,如何顺应时代变革对司法的需求等等,这些都成为在追梦途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立足实际是实现理想的根基,创新方法则是靠近理想的动力。在司法需求日益增长,司法实践日益丰富的新形势下,如果只满足于坐堂办案、就案办案,依书本和理论办案,这样的法律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理想也会随之越来越远。法官不能仅作为消极程序的“看门人”,还应该成为程序的“掌门人”,法院也要在服务大局、能动司法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回顾我们的实际工作,创新出来的很多好办法、好经验是值得总结的:例如,如何细化便民为民举措,如何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如何加强作风建设,如何培养青年法官等等,应该看到,创新是审判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办法总比困难多,实现理想,离不开锐意进取和开拓创新,更离不开突破自我的勇气和决心。如同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一样,实现每一个法官梦、实现中国法治梦,需要全体法官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 三、公正为民、求实奋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只有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靠的都是百折不饶和脚踏实地。公正为民、求实奋进是四川法院精神,也是旌阳法院必须秉持的精神,这一精神与“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不被困难所压倒”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脉相承。当前,法院工作的确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但这绝不是阻挡我们前进的理由,在迈向理想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认识:在中国这样一个法治基础薄弱的国家,法治的推广与落实总是艰难的,实现中国法治梦,也许需要几代人的付出和奋斗。法官职业与法治社会息息相关,与人民福祉紧紧相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法官比其他任何法律人都承担着更为重要和艰巨的责任,法官从来不是法治建设的旁观者,而是更为重要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梦想的另一面是使命,但往往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现实和未来发展,必须对自己职业的艰巨性做好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必须进行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突围”,勇敢地迎接时代和历史赋予的期望和重任,全力推动中国法治转型过渡,以法为是,以民为天,以公为上,毕生追求法治的光荣与梦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