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色彩
时间:2018-12-05 15:39:06 作者:马跃辉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山水训》中云:“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想想我那已经离开20多年的家乡四川,我写意地认为,家乡的春天是彩色的,夏天是绿色的,秋天是黄色的,冬天是青白色的。 先说说春天吧。春天是花的世界。桃花红,梨花白,更难忘的是油菜花那满眼的金黄。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它们组成了彩色的春天。 二十四番花信风,始于梅花,终于楝花。可怜我家那棵老梅子树,被父亲砍掉做了扶梯。父亲认为梅子树结的果不多,又酸,不好吃。于是,我再也看不到它们在寒冬腊月开出鲜艳的花朵。每当我踩着扶梯上楼的时候,总是想起它曾经开花结果的样子。 王安石在《钟山晚步》中云:“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春末夏初的雨还是小小的,风也是柔柔的。它们把细细小小的楝花打落和吹落了一地,白白的一层,很是好看。那时的我写完作业,倚在门前,一边无聊地转着吱吱呀呀的木门,一边看楝花像雪花一般地飞舞。 每年四月,在清冷的清明谷雨时节,北方的黄沙时常吹到我的家乡。刚好在这个时候,迷人的桐花盛开,所以家乡人称之为“冻桐花”。桐花白中带红,白中有紫,在嫩绿的桐叶中随风摇曳舞动,在弥漫的黄沙中忽隐忽现,像极了娇羞的女子。 夏天是绿色的世界。漫山遍野的翠柏和绿竹,满眼的碧绿,还有那好看的稻田。绿竹是四川的必备。有竹的地方不一定有人,但有人的地方一定有竹。身为四川人的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概因为南方天气湿热,所以竹制品就成为人们消暑的必备佳品。在古语中,簟就是竹席。唐朝诗人李商隐说:“簟冰将飘枕,帘烘不隐钩。”而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更是告诉我们,竹与人的密不可分。 碧绿的稻田总是传来醉人的清香。唐代诗人韦庄在《稻田》中云:“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我以为,这就是夏日稻田的最好写照。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它象征着丰收和喜庆。宋玉在《九辩》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进而感染了欧阳修作出了千古流传的《秋声赋》。然而,与之相比,我还是喜欢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更喜欢峻青的《秋色赋》,他说:“秋天是繁荣昌盛的标志。”我爱秋天。 冬天的家乡是青白色的。四川的冬天虽然不算冷,但是很多树叶都已掉落,只剩下青色的松树和柏树矗立在山头,与寒风作抗争。树木失去了茂盛,青色的农家瓦屋和洁白的石灰泥墙显得更加耀眼。那青瓦和白墙的组合,简单、淳朴、自然。它与故宫的黄瓦红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黄、蓝是三原色,三原色同时相加为黑色。所谓白色,是三原色基于光的特殊属性混合为白色。于是我这样认为,要复杂,就需要简单去累叠。而越简单,却是要以复杂为基础和铺垫的。 原来,色彩的问题并不简单。而家乡的色彩,虽然复杂,但终究存在于我们这些游子简单的记忆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