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廉”花盛开
——山东省郯城县法院文化养廉纪实
时间:2014-06-19 08:45:46 作者:徐西江 冯少辉 来源:山东省郯城县人民法院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法院,积极实施文化养廉战略,以浓厚的文化气息、文化氛围促进干警廉洁勤政作风的养成,将法院廉政文化细致入微地融入到干警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几年来,该院实现了“两个零”的目标,即办案零差错、干警零违纪。谈到文化养廉在其中的作用,院长王胜深有感触地说:“文化养廉使干警们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素质,培养了情操,既把公正廉洁文明司法落到了实处,也增强了法院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警言警句说廉洁 “廉政勤政堂堂正正,秉公为民清清白白。”“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走进郯城法院办公大楼,这样的版块随处可见,既醒目美观,又寓意深刻。该院在办公楼内建起了“廉政文化长廊”,精选300条廉政格言警句,制作成精美的版块挂到办公室、走廊、楼梯、大厅的墙上,让干警们举目可见,随时随地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和警醒,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自重、自爱、秉公办案。该院还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廉政小提醒”活动,每天在院内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廉政警句,并由纪检组和监察室每天编发一条廉政短信,发送到全院干警手机上,提醒干警廉洁文明办案,出发在外不吃请,秉公执法不徇私。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些“小提醒”发挥了大作用,有力促进了法官及工作人员良好廉政作风的养成。 该院注重法官自律意识的培养,促使干警在规则范围内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源头上防控廉政风险。为强化干警廉洁意识,该院以“有奖征文”的形式,发动干警结合自己的体会撰写廉政“格言”和精短体会,并择优在法院办公楼内大屏幕上滚动播出。目前,该院干警自编廉政警句120多条,正在干警内部交流、传播,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其内容主要是提醒大家时时刻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审视自己的思想言行、工作能力和水平以及具备的职业道德、廉政勤政意识,抱着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前程负责的态度,时刻绷紧司法廉洁这根弦。这些“格言”、“警句”尽管并不一定辞藻华丽、文采飞扬,但是由于是干警们有感而发,更能贴近实际、入脑入心。 警示教育促廉洁 郯城法院每年都组织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周”活动,通过听汇报、看警示教育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增强了全体干警严格自律、廉洁司法的意识。院党组积极顺应形势,创新教育方法,努力把警示教育教育搞活、抓实。在定期组织干警观看警示教育片的同时,建立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警示教育制度,每逢审理职务犯罪案件都组织干警参加庭审,解剖案例、分析根源,吸取教训、自我警醒,真正使教育触及思想,做到警钟长鸣。该院坚持把知行统一作为警示教育的落脚点,着力抓好教育成果的转化。将“五个严禁”的内容进行细化,统一印发个人情况自查表,组织全院干警自查自纠,逐条对照、查摆有无违反禁令的问题和表现,明确今后预防腐败行为发生的整改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廉政信息收集、案件回访、内外监督、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巩固教育成果,着力源头预防。扎实到位的警示教育,营造了处处讲廉、人人思廉的浓厚氛围,促进了“中央八项规定”和“五个严禁”的落实。 廉政文化倡廉洁 郯城法院还充分发挥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地缘优势,专门在沂蒙精神和红嫂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设“红色课堂”、“廉政课堂”,分期分批组织干警进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和廉洁勤政教育,既提高了干警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和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自觉性,也有效地缓解了干警们的工作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快乐学习、快乐锻炼、快乐工作。 郯城法院东南200米处,有历史遗迹“孝妇冢”一座,素有“华夏首孝”美誉的东海孝妇就长眠于此。该院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发掘整理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原型——东海孝妇蒙冤身死,于公断案昭雪奇冤的历史典故,结合法院审判工作实际,树立了一个鲜明、生动的政法干部廉政教育题材,并把此作为法院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法官秉公办案,严格执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文化养廉像一缕清风,徐徐吹拂着干警们的心胸,又像丝丝春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干警的心田。该院坚持不懈的“文化养廉”、“文化促廉”举措,使干警们提升了精神境界,开阔了视野和思路,群众意识、依法合规意识、廉洁从业意识明显提高,干警身心健康和法院整体工作水平同步提高,工作中保持了无改判发回、无积案、无挂账信访的良好态势。去年该院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并被授予“山东省第五届全省优秀法院”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