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着想 为群众服务
“最美基层法官”——河南省宝丰县人民法院闹店人民法庭庭长 朱正栩
时间:2014-06-20 11:43:53 作者:朱正栩 来源:河南省宝丰县人民法院
今年是我到基层人民法庭工作的第八年。法庭所办理的案件大部分是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农业承包合同等案件,一般标的数额都很小,这里的工作,琐碎而平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这些年来,我深切地感觉到,基层农村社会的法治建设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努力。对当事人来说,他们一辈子可能就打这一次官司,能不能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好这些纠纷,也许就是关系到他们能不能家庭幸福、安居乐业的大事。 我觉得,作为基层法庭的法官,一定要记得为群众着想,结合群众生产、生活的特点进行工作,真正为基层群众服务。比如我们闹店法庭,因为辖区内绝大部分是农业人口,工作中就要注意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困难,平时安排开庭、调解等工作尽量避开麦收、秋收及播种等农忙时间。对于那些季节性强、牵涉面广的涉农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结”,不误农时,尽可能以简便的方式通过诉讼调解来达到平息纠纷的目的。几年来,我和法庭干警努力采取各种便民措施,服务诉讼群众。因为法庭辖区面积较大,审判人员经常外出办案,为了避免当事人跑冤枉路,我们专门制作了便民联系卡,告诉当事人来法庭前先打个电话预约一下;为了方便群众,我们在法庭门厅内设置了免费便民电话,放置了桌椅,为当事人提供免费茶水、纸笔等,切实做到耐心对待每一个当事人、每一个来访群众,努力营造和谐的诉讼、调解环境。对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我们会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司法援助,帮助他们办理诉讼费用的减、免、缓等手续,为他们减轻诉讼负担。对于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和一些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我们做到上门办案,在当事人家中开庭、调解,切实为他们提供司法服务。 我觉得,作为基层法庭的法官,一定要自觉立足于矛盾化解,取得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良好统一。法庭接触的当事人大多是农村群众,特别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原、被告都是乡亲。办理这些案件,作出裁判容易,难的是让当事人之间真正解开心结。对于这类案件,我坚持“以调为主”的工作思路,总结出了“四点调解法”,即通过归纳当事人争议的“关键点”, 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寻找审理案件的“突破点”和开展调解的“支撑点”。如对于常见的离婚案件,在审理过程中首先通过与当事人的接触,弄清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和产生矛盾的根本问题所在,归纳出当事人的争议焦点是婚姻存续本身,还是子女抚养或者财产分割等;然后围绕不同类型的争议焦点,通过双方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分析当事人的心理,从中寻求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最终找出开展调解、达成共识的“支撑点”。这些年来,我们闹店法庭所受理的离婚、赡养、抚养及相邻关系等案件,调、撤率一直在95%以上,审结案件无一起引起矛盾激化或信访等问题。在我们的努力下,许多个曾经濒临破碎的家庭恢复了平静,许多家一度反目成仇的乡邻得以重归于好……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觉得特别满足。 干好法庭工作,离不开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作为人民法官,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在基层法庭工作这些年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当好基层法官,一定要学会用群众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这些纠纷既然发生在群众中间,我们就要学会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化解。为了达到好的办案效果,在院领导和辖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从2008年起,我们选聘了一批文化程度相对高、在群众中有威信、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和司法联络员。通过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逐渐在法庭辖区内建立起了一个以法庭为中心、八个巡回审判点为依托、人民陪审员和特邀调解员为骨干、司法联络员和社会法官及基层村干部为成员的司法联动网络。依托这个网络,对于受理的案件,摸索出了深入现场走访、逐一会见当事人、搞好诉讼引导、制订调解方案、引导人民调解、及时化解纠纷的庭前“六步工作法”,把大量案件化解在法庭外。现在我所办的案件中,有70%左右可以在庭前化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即使庭前不能化解的,也可以对案情以及当事人心理状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案件审理做好准备。 多年来,我不但在办案过程中注意积极到各部门进行协调、想方设法化解矛盾,平时也积极主动参与辖区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定期与辖区内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司法所、各村民委员会、社会法庭联络,实现信息互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不但法庭所审理的近2000件案件无一造成矛盾激化,法庭辖区内的四个乡镇,也没有出现过大的不稳定因素。几年中,已经有数十起因各种原因长期在党委、政府部门信访的纠纷,在法庭的引导下,经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最终得以彻底解决。当事人停访息诉,我们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以前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我,在这些年与农村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的需求和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盼。我只是一名普通法官,乡亲的许多问题我也不能帮他们解决得尽善尽美,但我一直在坚持尽我最大的努力。这些年来,乡亲们对我的信任和理解,就是我人生中所收获到的最大财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