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9-20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专题策划 >> 正文
法官的职责与梦想
如何培育法官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之四
时间:2014-06-23 14:42:49    作者:本刊编辑部    

姜颖: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二庭庭长,知识产权审判资深法官,审理了很多涉外、疑难以及新类型案件,比如,香格里拉与“椰风”外观设计和商标权冲突案,搜狐与新浪的不正当竞争案,“彼得兔”确认不侵权案等。

   

1994年7月,我带着法官梦想进入法院工作。一次,跟同事去修自行车,修车的师傅问我们在哪工作,我们回答“法院”。正埋头修车的师傅抬头望了我们一眼,意味深长地说“法院?法院好啊!”这个好,听得我很难受。我知道,当时流行着一句顺口溜“大盖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那就是法官在公众中的形象。当时,我就想,虽然我个人是渺小的,但是要从我做起,我相信,通过无数个我的努力,会改变社会对法官的认知,总有一天公众会把法官当作“正义的化身”。

虽然成为一名好法官是我的职业梦想,但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并不了解自己从事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意义。当时庭长的一句话,让我时刻牢记心中,让我能在20年来的工作中认认真真对待每一起案件。他说:“知识产权无小案。”在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一项专利可能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一件商标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作为知识产权法官,我们不仅需要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甚至要考虑我们的判决对于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影响,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有了这份责任感,我才有了前进的动力。

2001年,我获得了公派留学英国的机会。留学时的一些经历,也使自己受到很多触动。初见教知识产权法的教授,当我介绍自己是一名从事知识产权审判的中国法官时,教授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中国?中国有知识产权保护吗?”虽然当时中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已经开展了7年,但是国外对中国不了解、不认可。那一刻,我的心被刺痛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也就在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更加发奋图强,要通过我审理的案件,让外国的当事人及司法同行们,真正看到中国司法的发展与进步,领略到中国法官的素质与风采。

这些经历时刻提醒我作为法官、作为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官的职责和使命。正是有了这种信念,我才能不懈努力和坚持。

回想起来,如果我仅仅是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或者仅仅是当成自己的事业,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比如,当你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当你生病,当你因生了小孩或者家人生病生活负担过重,当你感到工作压力过大时,你的惰性必然会滋生。如果把工作完全当成是自己的事情,那你随时都可以放弃。而当你看到你工作的社会价值,当你发现任何理由都不能让你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时,我相信,大家会跟我一样,会选择让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一起实现。

所以,只有当你感受到职责和使命时,你才能做到坚持梦想,永不退却。

转眼20年快过去了,当年那句“大盖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的顺口溜已经逐渐被社会淡忘,法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社会上仍然有一些对法官的负面评价,媒体上也时不时会有有损法官群体形象的报道,严重影响着司法的公信力。

当然,也有很多当事人给法官送锦旗表达谢意,所有的法院和法官都把送锦旗作为正面宣传的内容。可有没有人想过,当事人到底为什么要送锦旗,送锦旗说明了什么呢?

记得我曾审理过一起涉及“手机防盗方法”发明专利的案件,原告叫谢文武,是专利权人。案件技术很复杂,但我认真进行了研究,并判决维持了专利权有效。谢文武特意送来了锦旗,眼里含着热泪。当我看到一个与我同龄的男人眼里的泪水时,我的心真的很难过。于我而言,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但他为什么那么意外、那么感激?我问自己,公正司法是法官的本职工作,司法为民也是法官的应尽义务,然而我们做好了本职工作的时候,竟会让当事人额外地感激,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我能想到的答案是:因为当事人原本就带着对法院不信任的情绪而来,他根本没有想到,在与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业的诉讼中,他个人能够胜诉,公正的裁判才会成为意料之外的事。收到这一面锦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受到鼓励的同时,更感到肩上的重担。法律如不被信仰则形同虚设,而司法公信则是法律被信仰的重要前提。作为一名法官,虽然,我个人的力量是单薄而有限的,但至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的当事人,让我接触到的人民群众,体会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从而对法律尊崇与信仰。

我曾在庭长接待室遇到过一位大姐,大姐姓冯,带着对法院和法官的误解,认为法官在偏袒对方,担心案件得不到公正审理。我听完大姐的诉说,从情理出发,针对她心中的疑虑,一一为她化解。最终,大姐的情绪渐渐平复,带着对法院和法官的信任离开了庭长接待室。不久后,我意外地接到了大姐的电话。电话中,大姐难掩激动的情绪对我说:“姜法官,我胜诉了!我第一个就想告诉您。”当天下午,大姐就冒着炎炎烈日来到我们院的第二审判区,亲手为我赠送了一面锦旗。这件事让我充分认识到,法律的进步,不仅取决于法官的素养以及立法的完善,也在于普通民众的法律信仰的构建!所以,我经常会问自己,在居中裁判的同时,我还能不能在法庭之外做些什么?虽然日常工作已经很辛苦,但我还是义无返顾地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法律讲堂”,讲述“身边的知识产权”,录制“微博里的著作权”网络公开课,深入行业、学校、社区讲解知识产权法律,实地解决最广大群众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成立“姜颖法官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队”,扩大法律服务的范围和影响。

司法公信,不仅取决于案件的裁判过程是否公正,裁判文书是否过硬,甚至法官是否能够给予当事人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也取决于民众的法律素养。只有当公众的法律信仰如同呼吸、遵守规则形成习惯、法治理念重塑思维的时候,司法的尊严与公信才会真正得以建立。而身着法袍的你我,应始终抱有最初的情怀和理想,让法官的形象,因我们变得更美好。


点评: 

每个人都希望进步,但进步的后面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从姜颖法官身上,我们看到,梦想是只有通过坚持才能实现的。司法的权威,归根结底取决于你、我、大家的每一件工作、每一个司法活动。只要在工作中融入公正、廉洁、为民的情感,在工作中永葆对法治的不懈追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的权威、法律的尊严就会绽放在群众心中。

  ——罗东川(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青年联合会主席)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黄晓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