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应传递司法正能量
如何培育法官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之五
时间:2014-06-23 14:47:28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刘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法庭副庭长。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到朝阳法院工作,2006年起从事民事审判工作,至今已审结民事案件2500多件,其中不少是疑难、复杂或新类型案件,无一信访投诉。2013年,被《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网评为年度“法治人物”和“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及“十大责任公民” ,2014年6月被评选为“最美基层法官”。 从事法官职业12年了,我听到最多的一个称呼就是“刘法官”。当事人一句“法官”,虽然再普通不过,却常常让我觉得沉甸甸的,也让我不断地思考和反省:老百姓来到法院,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法官?基层法官每年都要审理三四百件案子,如何才能在每个案件中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放心? 2006年,因为工作调整,我到奥运村法庭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到现在共审理了大概2500个案子。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到,很多民事案件并不是黑与白、是与非的简单冲突,不但交织着复杂的法律关系,也包含着多元的心理诉求,而且可能关系到对社会价值的示范和引导。作为法官,不仅要让群众在每一个具体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还要善于通过具体案件的审理传达一种价值观,使案件的裁判结果成为风向标、利剑和尺子,使司法活动的全过程成为彰显公平正义、弘扬主流价值的阵地。 我曾审理过一起遗产纠纷案,兄弟两个为了争夺父亲留下来的一处房产反目成仇,经常互相谩骂,甚至大打出手,还多次堵过80多岁老母亲房门的锁眼,在老母亲门前泼屎泼尿。开庭时我就说,“其实你们都比我年长,如果在其他场合我可能没有权利训斥你们,但今天在法庭上,我穿这身法袍,我必须得说,为了点钱,你们自己想想,你们都干了些什么?咱们叫来你们的儿女,让他们看看自己的父亲整天都在干什么!”“别忘了,你们也有老了的一天。”一番训斥之后,兄弟俩开庭时安静了许多,再也没吵过,最后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了矛盾。 这样的案子在基层民事审判中很常见。单纯按照法律规定去裁判也没问题,但是我觉得,法官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看作法律规则的适用者,每一个裁判中,都应该有法官的思考、担当和价值取向。如果能够通过司法裁判评判善恶美丑,传递司法正能量,那么就能够把社会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形成促进社会文明的强大推动力,司法的尊严和权威,也将会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来。 我还审理过一个“一房二卖”的案子。那是2009年,当时因为房价大幅上涨,卖房人拒绝履行合同,同时将房屋转手卖给他人。我意识到,在房价大幅攀升的情况下,这种恶意违约行为绝不会是个例,必须通过看得见的公正向社会传递诚信的正确导向。于是,我主动邀请媒体全程跟踪报道了这个案件,最终认定卖房人的行为严重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并把违法转卖房屋的180余万元收益全部判给了原告。判决之后,媒体纷纷叫好,认为这个案子让“一房二卖”付出了最高代价。 “三尺法台连着大社会,事事件件关乎大民生。”从事审判工作这十几年,我深深感到,法官办一起案子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还可能会挽救一个家庭,化解一场危机,甚至改变一种社会现象。这正是法官职业的魅力所在,也是法官赢得尊重和信赖的关键所在。 我曾审理了同一路段连续发生的几起恶性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在那条路上,一个16岁的女孩小兰失去了双腿,一名壮年男子失去了胳膊……接手此案后,我有点坐不住了,一定要到那条路上去看看。去过几次,发现那条路还没有完全建成,但车流人流量已经很大,因缺少交通标志、标线控制,人车混行,直接导致了事故多发。于是,我向市交管局发送了一份道路整治的司法建议。市交管局非常重视,很快在这条路安装各类交通标志,还增派人手维护交通,这条“伤人之路”很快变成了“平安路”。我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兰的父母,小兰的妈妈当时就哭了,说:“女儿晚几天从这条路上走,哪会遭这个罪呀!”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只要在办案中多想一点、多做一点,也许就能够从源头上防止纠纷的发生,也许就能让法官的价值得到更完美的体现。 这些年,我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当事人,陪他们哭过,也陪他们笑过,对他们我总是有着深深的情感共鸣,他们也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回报。有一次冬天开庭,由于空调故障,法庭很冷,细心的当事人坚持把自己的棉衣给我披上。一位因交通事故失去丈夫的大姐带着七岁的儿子向我鞠躬,她说:“儿子你要记住,这位刘法官是咱们家的恩人。”一位得到女儿抚养权的父亲,在案件审结半年之后,给我寄来了女儿考第一的奖状……每当想到这些,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有了收获,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作为当下的司法人,我们是纠结的,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法学教育,接过了前辈们手中的法槌,却面对的是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低迷的现实。但我想我们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正在亲历和见证这个国家走上法治轨道的大时代,法治春风扑面而来,年轻的法官们注定要在纠结中成长,在成长中纠结。那些有理想、有担当的法官们正在司法改革的洪流中成长、成熟。如果说每一个学法律的人都有一个法官梦,那么每一个法官都有一个法治中国的梦。 美国法学家卡多佐说过法律是生长的。一年,我们可以收获玉米、小麦。十年我们可以收获参天大树。而人们对法治的信仰,就是一棵树,我们要悉心浇灌,等待它枝繁叶茂。法官是运送正义的职业,这份职业注定我们永远在路上,永远通过对一个又一个案件的审理,将公平正义运送到百姓的心里,也将法治的信仰播洒到百姓的心里。每一个个案的公正审判都是一张法治名片,也是一张法治的宣传单。老百姓正是通过这一张张名片、一张张宣传单,看到社会的公平正义,生长对法治的信仰。让老百姓相信法律,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基层法官最大的愿望。 点评: “三尺法台连着大社会,事事件件关乎大民生!”这正应和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正义的维护者,法院、法官如何用我们的司法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大家认真从刘黎的经验中学习思考实践。 ——罗东川(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青年联合会主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