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1-23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法院传真 >> 正文
拳拳法官心 殷殷为民情
——山东禹城市伦镇人民法庭司法为民轶事
时间:2014-07-10 16:28:47    作者:郑春笋 魏斌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伦镇法庭,是禹城市人民法院的四个派驻乡镇农村的人民法庭之一,规模不大,仅有四人办公,但其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小视。邻里借贷、街坊通道、庄稼损毁等,这里法官们每天面对的大都是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然而他们始终认为,百姓的事从无小事,这些事办好了,同样是为维护和谐稳定、建设幸福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对于关乎百姓利益的任何鸡毛蒜皮小事,伦镇法庭的法官们也都很重视,始终怀着对百姓们的深厚感情去妥善处理。

真情感动“老犟筋”

伦镇燕寨子村的今年62岁的刘老汉,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老犟筋”,只要是他认准的死理儿,九头牛也拽不回。这不,前一阵子,刘老汉的儿子因为没按他的要求给购买电动三轮车,冲撞了他几句,他的犟脾气又上来了,认为儿子不孝,气得直撅胡子。他来到伦镇法庭,称儿子不赡养他,说什么也要让法官给他出口气儿。

接待他的干警魏吉贵、张近平了解情况后,好言劝说,并叫来他的儿子一块儿做工作,然而,“老犟筋儿”就是不领情,还误会老魏有意“坦护逆子”。他带来铺盖和馒头、咸菜,在法庭走廊伸开铺卷儿,打起“持久战”,还拿了根绳子,扬言要吊死在法庭。

面对他的“无理取闹”,两位干警并没有着急,而是像对待自己的长辈那样,张近平将老人的铺盖卷儿挪到了屋里,又给他支上蚊帐,魏吉贵买来热乎乎的肉包子,倒上热开水,怕老人真的出意外,他还陪着老人住在一起,没事的时候,魏吉贵就给他说说话,拉拉呱儿,像爷俩儿。慢慢地,刘老汉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也有了笑容。

就这样,刘老汉在法庭里住了整七天,魏吉贵和张近平一个星期都没有回家,白天办案,晚上开导老人,“老犟筋”终于开了窍儿,认识到自己的“家长”作风严重,导致父子失和,干警们趁热打铁,叫来老人的儿子给父亲道歉,承认自己对待老父言语粗鲁急躁,父子终于互解互谅,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伦镇法庭的法官真有耐心和办法,能让‘老犟筋”’回了头,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啊”。一时间,干警们真情感动“老犟筋”的故事,在伦镇传为美谈。 

妙招巧解“气官司”

伦镇法庭副庭长金林,虽说年龄不到三十,戴着一幅金丝边儿眼镜,说话慢言细语,显得文质彬彬,但办起案子来,却是老练成熟,机智灵活,对到法庭诉讼的当事人,他能分清哪些是为了利益,哪些纯粹是为了“治气”,对前者,他办得公平公正,对后者,他则有自己的“妙招”化解。

今年3月份的一天,庭里来了一对要求离婚的夫妻,两人一进门就吵嚷个不停,还相互骂誓“今天谁要是不离,谁就不是人养的”。金林接待了他们并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原来,他们是伦镇南街的村民,丈夫刘某和妻子张某结婚已有13年,一个可爱的儿子上小学六年级,这些年两人在禹城市区辛苦做生意赚了些钱,购置了商品楼房和私家车,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然而,一天妻子张某偶然翻看刘某手机时,发现一条一个不认识女性发来的有些暧昧的信息,刹时间吃醋的张某雷霆大发,认为丈夫刘某有“出轨”行为,河东狮吼般抓狂地和刘某扭打在一起,来不及解释的刘某被激怒了,一个耳光打在了妻子脸上,一场家庭大战就这样上演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夫妻俩谁也不理睬谁,各自有肚子里憋着一口气,最后,怒气难消的俩人拉扯着来到法庭,要求离婚。

了解事情经过后,金林没有急于立案,而是让他们夫妻双方先冷静下来,谈谈这些年来的生活情况,而且要求两人讲得越细越好,于是,在金林的引导下,张某和刘某像讲故事一样,谈起这些年来,两人如何相互帮携,共同致富的种种细节,说到动情处,两人还深情地对望一眼,说着说着,两人的气消了,脸上和颜悦色起来。最后,丈夫刘某说“那个短信是别人错发到我手机上的,不信你可以打电话核实,你冤枉人我能不急珠子吗?”妻子张某说“你为么不早解释?”“你给我机会解释了吗”……说到最后,两人脸上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羞怯的笑容。就这样,两人幸福地相互牵着手走出了法庭的大门。

“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儿!”

去年夏天,连日大雨致使地处沉沙池低洼处的伦镇寺前李村受到严重涝灾,一些玉米等农作物蔫头耷脑泡在水里。村民刘某的地势较高,排水时水流到了地势较低的村民李某地里,致使李某地里的水因排不及而造成玉米受损,两人发生了口角,还差点抡起铁锹。这时,幸亏在田间地头巡回办案的王其顺赶到现场,及时阻止了两人一触即发的排涝纠纷。他一边挽起裤管儿拿起铁锹帮助排涝,一边儿做双方当事人工作,俩人儿见法庭的法官亲切得就像自个村的庄乡,遂都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对王其顺的话都言听计从起来,在他的调解下,刘某主动赔偿了李某的损失,两人握手言和。 

自任伦镇法庭庭长以来,王其顺总是这样,经常带领法官们走出法庭, 携卷下乡,将“法庭”搬到了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甚至百姓的家门口,或解惑释疑、即时收案,或就地开庭、以案普法,或现场调解、定分止争,当地群众常称赞伦镇法庭的法官们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