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
时间:2019-08-22 16:11:53 作者:郑刚 来源:中国审判网
六月的皖南阴雨绵绵。一个阳光丽日的雨后,我来到安徽省歙县北岸村。 村北的石拱廊桥头的那几棵石榴树红花绽放,片片火红的花瓣,从那圆鼓鼓的石榴胚子中悄然伸出,风雨摇曳中显得那样鲜艳夺目。 桥下清澈见底的棉溪河川流不息,承载着北岸村千年沧桑。横亘在河上的风雨廊桥栉风沐雨,印证着陈年往事。透过廊桥上别致古朴、形状各异的花窗凭栏远眺,碧峰峻岭、粉墙黛瓦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桥东一幢幢粉墙青檐的大宅院错落有致,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古巷蜿蜒东去。随行的村支书指点着告诉我,古巷往南便是北岸徽商大贾景隆里“恭寿堂”的吴赞唐家。说话间,一座飞檐高耸的深宅大院出现在眼前。支书说,当年商贾后代、村里才俊吴赞唐迎娶了他姨家表妹方璧。新娘当年就是坐着花轿跨过这座古廊桥,走进这条古巷的。村里老人至今还依稀记得,那天四面八方前来祝贺的客商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的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十分热闹。 翻开北岸村村志,我进一步走近了这位曾经的烈士。方璧,又名方彩菱,1914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黄山歙县北岸乡五渡村,幼年随父母迁居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小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在校酷爱文艺,是学校业余“文明戏社”的骨干。在长辈的撮合下,方璧跟吴赞唐于1932年返乡完婚。婚后夫妻俩在堂伯吴禄林任校长的北溪小学任教。不久,儿子吴鸿熙出生。 1938年元旦后,歙县棠樾村来了十几位沪松一带的女工。得知是专门来皖南慰问抗日军队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的,正在当地慰问抗战将士的方璧备感亲切。相处时日久了,因方璧能歌善舞,又擅长讲演、写作,服务团里的人很是喜爱她,称她为“黄山一枝花”。 这年5月,石榴花初开的季节,服务团离开歙县奔赴金华。依依不舍中,服务团的女作家胡兰畦与方璧话别,鼓励并介绍方璧去延安学习。离别家乡的那个晚上,方璧彻夜难眠。难舍难分的痛苦像一把利刃剐在心口。泪眼婆娑中,她把全部的不舍和母爱凝聚在了那个亲手制作的、留给儿子的兔子灯笼中,只身一人奔赴延安。 来到延安,方璧被安排到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学习。耳闻目睹根据地一切的她感到自己到了一个新天地。她兴奋地在日记里写道:“我到了延安后,一切都感到从未有过的振奋,仿若漫漫长夜的尽头,初见黎明的曙光,万物充满着希望的萌芽!我坚信,驱逐日人,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只能由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担当!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艰难寻求的崇高事业,并立志沿着这条道,走完生命之旅。” 1939年7月,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到抗大二分校选调文艺战士。当时,晋察冀前线的斗争形势复杂,战斗频繁,生活十分艰苦。方璧是女性,又是尚未过语言关的南方人,未被选中。然而,十分执拗的她一遍又一遍找到分校领导和晋察冀工作人员,再三恳求去前线。经不住方璧的软磨硬泡,分校领导终于批准了她的请求。 那时,抗敌剧社演出往往是从黄昏到深夜,有时通宵达旦。经常是舞台演出结束,收拾完服装道具,便赶紧闭上眼打个盹。天刚亮,又踏上行军的路程。演出间隙,方璧不仅任劳任怨,而且为大伙不声不响地做着她认为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她被大家亲切地称赞为“闲不住的黄山姑娘”。这年冬,经大家评选,方璧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授予“模范社员”的光荣称号。 1941年除夕,抗敌剧社随军区机关,驻在平山县陈家大院。按照军区首长要求,剧社演出曹禺的话剧《日出》慰问将士。方璧饰演剧中受尽凌辱的“小东西”。为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她反复揣摩“小东西”的内心世界,结合过去在上海做女工时的生活实际,精心创作。为了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她废寝忘食,不分昼夜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直到自己和大家都满意为止。 这天傍晚,寒风凛冽,但村子东头的晒场上人声鼎沸。临时搭建的“帐篷舞台”悬挂着六盏汽灯,把整个舞台照得如同白昼。剧情一幕幕地展开,剧中人物一个个出现,演员们的一招一式、一笑一颦叩动着台下每个人的心。方璧按剧情在严寒中穿着单衣,流着泪扮演着剧中“小东西”。当演到“小东西”被资本家骗卖、毒打、受尽凌辱而拿着绳子悬梁自尽的那一刹那,台下的几位老大娘,老泪纵横地高喊:“闺女,不能往那条路上走啊!”方璧的演出换来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聂荣臻司令员走上台关切地望着寒冬中瑟瑟发抖的方璧,连连称赞道:“你演得有感情,活灵活现啊!” 1942年4月12日夜晚,月黑风高,方璧和武工队一起转移到崞县神岗头村。第二天清晨,由于汉奸告密,他们被日军包围了。方璧和战友杜峰冒着枪林弹雨一起冲出村子,向北山跑去。跑过了一片梯田,山道崎岖,杜峰一脚踏空,跌进了几丈深的沟里。忽然几十个鬼子端着刺刀围了上来,汉奸们吼叫着:“投降吧,女八路!”当敌人离她只有20余步时,她沉着果敢地扔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借着爆炸的烟幕她拼命奔跑突围。由于不熟悉路,没跑多远,日军又追了上来,堵住她的去路。面对敌人白晃晃的刀丛,方璧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后跳下悬崖,年仅28岁。 噩耗传开,乡亲和剧社战友听到他们喜爱的“小东西”方璧英勇牺牲,无不失声痛哭。剧社战友们悼念方璧,谱写了一首挽歌:“她还像在我们中间生活,讲着她的战斗故事,唱着她写下的战歌。在她曾经献身的岗位上,千百万人举起枪杆,向敌人更猛烈地扫射。”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走进方璧当年新娘洞房,我蓦然发现,板壁屋墙壁和房顶竟然留下一幅幅发黄残缺却精美娟秀的彩菱花手描画。菱花在皖南水乡是一种常生长在水中之花,空灵透彻,五彩缤纷。我猛然想到了方璧曾经取名“彩菱”,这位满腹经纶的才女对生活美好和幸福的向往是多么强烈啊!如果不是日寇铁蹄肆虐,不是狼烟战火波及家乡,这样富裕的商贾大家族里,这样如诗如画的家乡,蕙心兰质的方璧定会描绘出她另一种瑰丽的人生。 离开北岸村已是傍晚,夕阳余晖映照在棉溪河上,波光粼粼。回首相望,廊桥河畔石榴树花更加红艳,如火如霞,犹如生命不息之光。我突然感觉,这火红的石榴花虽然不是那么明贵和娇嫩,但这正预示着生命的顽强不屈。虽然不曾有丝毫荣耀,而她却用火红的生命迎来春夏秋冬,装扮这神州大地! 方璧烈士,永垂不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