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兵服务防控疫情的一天
时间:2020-05-12 09:51:11 作者:冯麒龙 来源:中国审判
2月14日早上6时30分,手机设定的闹铃又一次准时响起。 自2月4日紧急受命,我担任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疫情防控员和联络员以来,每天这个时间点,都是我与“下沉”一线的第一班上岗同事取得联系的时间。 通常,第一班同事到岗后,会主动在我院“进社区疫情防控战斗群”中发送各自的上岗照片。有时,新“下沉”人员找不到值勤岗位,会让我帮忙联系。 “还好,今天值勤人员以老带新,熟悉岗位,到岗照片早早传上来了!”我心里暗暗松了口气。往窗外一望,“不好,下雨了。”刚刚放松的神经又立刻紧绷起来。 “有一个值勤点没有防雨棚,不能让‘战友’淋了雨,此时感冒可不得了!”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加快了行动速度。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有着25年军龄的老兵,立刻重现“紧急集合”的快速反应:3分钟穿好衣服,拿上必要物品,开车赶往值勤点。 车内还有我院办公室上周紧急采购的雨衣,本来计划是充当防护服备用的,这次正好派上了用场。 抵达后,发现值勤点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已经提前做好了防雨准备。放下一件可以用来挡风的雨衣,我便开车赶往单位。 “今天的事情还挺多。”我心里正盘算着一天的重点工作,突然被“滴滴”声打断了思路。原来,是自家车因油量不足而发出提醒。 一看里程,可不是,不知不觉中,这10天里已经跑了几百公里了。 加好油,顺路到我院附近的几个值勤点巡查一遍,看是否还有同事需要雨衣。还好,社区的同志们都准备得比较齐全,暂时不用担心。 回到单位的第一件事,是向我院负责这次疫情防控任务的政治部雷存松主任汇报工作,并请示下周值勤人员的具体安排。 根据要求,为了保证业务部门集中精力办案,对“下沉”一线服务疫情防控的值勤安排进行了调整。 按照新的安排,需尽快下发必要的防护用品。在请示办公室马德政主任后,他当场表态:“我们立即想办法解决!” 办公室安排了专人对接,并准备好了一周的值勤防护用品。我也紧密配合,马上做好表格,通知各部门来领取物资。 “疫情期间,口罩十分珍贵,一个也不能发错!”虽然时间紧张,但必须认真记录好每一件防护用品的去向。 发放工作刚结束,就到了午餐时间。此前,市政府紧急协调了两家餐饮公司,为市直部门“下沉”全市城区的103个街道、854个社区的战“疫”服务人员配餐。 尽管再也不用我从单位餐厅领取食物后进行分发了,但由于餐饮公司的配餐人手有限,不能一一送到各执勤点,只能配送到街道后,再由各值勤点派人去取。我院共有10个值勤点,位置分散。比较远的执勤点距离取餐点往返有5公里,耗费时间过长,有可能会造成人员脱岗的问题。出于这个考虑,一般由我开车取餐后再送到执勤点,而我的车也暂时成为了“战友”们的“临时餐厅”。 带上一壶煮好的热茶,出发。给几个执勤点放下午餐后,我来到了最远的六里山街道玉函南区社区。两名“下沉”一线的“战友”正在雨中的值勤点紧张地忙碌着,一个测体温,一个给车辆消毒。 >>作者(右)在社区值勤点为居民测量体温 袁粼 摄 趁着空当,我赶紧给两位“战友”送上盒饭,倒上热茶,让他们坐在车里吃口热乎饭。这期间,我拿起测温仪开始替班。 一对老两口悄悄过来反映了一个情况:同一单元的邻居家是群租房,家中住了不少人。但是,每次社区入户排查时,他们都不出声音,也不开门。 听到这个消息,我不敢掉以轻心,立即反映给社区人员,请他们进行核实。 两位“战友”在简单吃过午餐后,又继续上岗。放下一些补充的防护用品,我又赶到了六里山街道七里山路社区。这里的“战友”反映了一个问题,该社区缺少录入居民信息的电脑。 在与社区居委会沟通后了解到,由于上级要求尽快录入社区居民信息,但居委会仅有的几台旧电脑录入速度慢,而该社区居民人数多、信息量大。对于眼下的困境,居委会主任也是急得直挠头。 我立即与法院网络信息中心马强主任取得联系。他表示,马上可以提供一台办公用笔记本电脑。在等待马主任给电脑安装必要软件时,我想起居委会主任反映的缺少防护用品的问题,就出发去药店碰碰运气。 运气还真不错。在走了几家药店后,我买到了酒精、消毒液、消毒湿巾。最令人高兴的是,正巧一家药店刚进了几盒医用橡胶手套,这可是急需的好东西。软磨硬泡,最终买到了100副医用橡胶手套。 此时,电脑软件也已装好了。我把电脑送到了社区居委会,又将个人购买的防护用品以爱人的名义捐给社区,也算是替我们小家为社区尽一点力吧。 使用计算机可是我在部队工作时的老本行,为了帮助社区尽快完成信息录入工作,我根据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易用的模板。经过几次修改,资料录入比原来快了不少。我又教会了几名社区同志一起录入,效率显著提升。看到这个大进展,我心里一阵欣喜油然而生。 不知不觉,天已快黑了,我又抓紧取了晚餐送到各值勤点。天冷,不能让“战友”们饿着肚子。 一整天跑来跑去,才意识到自己还没吃饭,“多亏人胖顶饿!”不过,看到“战友”们能吃上热乎乎的晚餐,比我自己吃了都高兴。 晚上回到家,我反复确定整理好了明天的值勤名单,转发给上级的值勤通报,再用微信提醒明早值班的“战友”们:“外面下雪了,路上注意安全,多加穿衣服!” 忙并快乐着,这就是一个法院服务疫情防控联络员的一天。虽未曾在“前线”,但我们都在并肩“战斗”,这就是一个“老兵”的情怀。(注:本文刊载于《中国审判》杂志2020年第7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