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强调
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 时间:2020-09-04 09:18:35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图为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现场。孙若丰 摄 9月1日至2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周强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精神,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新时代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符合中国国情、满足人民期待、体现司法规律、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促进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更好服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在各地分会场通过视频汇报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各地法院围绕“一站式”“多元化解”“集约化”等关键目标,创新丰富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内涵和形式,各具特色,亮点纷呈。31家基层法院和1个涉外法庭与会场视频连线,与会人员跟随镜头走进诉讼服务中心,“零距离”感受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的工作实践。会议还对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予以了通报表扬。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作出重要部署,对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涉疫矛盾预防化解、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法院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自觉把人民法院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一站式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会议指出,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对于提升新时代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能力,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年来,各地法院坚持以“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为目标推动一站式建设,制度机制逐渐完善,促进社会治理迈向深入,多元解纷效能明显增强,服务群众能力实现跨越,辅助审判功能大幅提升,保障疫情防控成效明显。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度重视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积极参与、推动、监督各项工作,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社会治理的优势。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一站式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各级法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双轮驱动,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推动数字正义,推进实现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提升司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效能的战略高度,围绕更好服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突出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重点抓科学布局、抓基层基础、抓制度完善、抓机制协同、抓平台建设、抓实质应用,全面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效能,加快形成符合中国国情、满足人民期待、体现司法规律、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为世界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会议要求,要突出基层基础政策导向,切实增强源头预防化解矛盾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实效。要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融入党委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党群解纷站点建设,巩固发展“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等经验机制。要加大源头预防化解矛盾力度,推动完善重大风险联动防控化解机制,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要加强涉诉信访工作,全面推进视频网络申诉和群众来信办理实质化,不折不扣落实“有访必录、有信必录、有录必全”要求,推动健全涉诉信访大数据分析报告制度,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决不让群众无处申诉,决不许对群众诉求置之不理。要全面提升非诉讼与诉讼对接实质化水平,强化平台对接、机制对接、人员对接、保障对接,畅通线上线下非诉讼与诉讼平台对接渠道,努力让群众解纷“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 会议强调,要突出集约集成关键优势,更好转化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效能。要全方位加强多元解纷在线集成工作,发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集成主渠道功能,加强平台对接,激发平台效应,最大限度汇聚解纷资源,提升解纷效能。要大力夯实诉讼服务中心一站解纷功能,设立专门调解速裁区,集成诉讼辅导、自助评估、多元调解、速裁快审、法律援助等功能,打造特色调解品牌,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完善一站式解纷配套服务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诉讼制度改革系统集成作用,深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加强多元解纷机制与繁简分流机制的有效衔接,促进速裁快审案件诉讼程序简捷化,更好实现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 会议强调,要突出在线融合关键取向,推动在线解纷和智慧诉服实现现代化转型。要加快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将线下服务项目全部集成到线上,提高在线服务精准化水平,实行一网通办。要加快推进审判辅助事务在线化集约化,全面应用人民法院送达平台开展集约送达,总结推广好保全平台和委托鉴定系统试点经验,深化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应用,全面提升审判辅助事务系统集约水平。要进一步解决群众异地诉讼不便问题,加快实现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确保今年年底全面实现全国法院跨域立案服务全覆盖。要全面提升一网统管诉讼服务运行的能力水平,以质效评估指标体系为抓手,做好系统对接和数据汇聚工作,强化平台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决策科学化、解纷精准化、服务效能化。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扬新时代“马背法庭”“溜索法官”精神,利用巡回审判、在线诉讼多种方式,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会议要求,要更加注重补短板锻长板,推动一站式建设再上新台阶。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到明年初基本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实现立案、调解、送达等主要对外服务事务100%全流程在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率达到100%,跨域立案服务覆盖率100%,诉讼服务中心实质性化解纠纷数量达到一审民商事案件60%以上,审判质效明显提高,源头预防化解机制更加健全,案件量增幅逐渐放缓。要坚持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加强分类指导,尊重地方实际,立足群众需求精准施策,分地区分层级明确建设要求。要坚持聚焦主线与配套保障相结合,围绕实现一站式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组织保障,强化部门协作和技术支撑。要加强精准指导,发挥上级法院政策主导和本级建设主体作用,自觉主动接受监督。要加强宣传,讲好中国法院一站式建设故事。 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当前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牢固树立新时代正确司法理念,推动学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依法服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司法保护力度,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精准服务“六稳”“六保”,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全力推进涉黑涉恶案件审判攻坚、执行攻坚,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要扎实做好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深刻领会民法典新理念新精神新原则,加快推进司法解释、司法政策清理和制定工作,做好旧法和新法衔接配套工作。要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加强依法履职保障,坚持向改革和科技要效能,确保完成好全年审判执行任务。要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扎实开展改革“回头看”,着力破除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改革堵点,巩固拓展疫情期间智慧法院建设应用成果。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按照“五个过硬”要求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贺荣,党组成员、副院长姜伟分别主持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领导李少平、张述元、陶凯元、高憬宏、马世忠、刘海泉、杨万明、刘贵祥、裴显鼎、贺小荣出席会议。中央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全国人大代表才华、杨蓉、何健忠、种衍民、袁伟霞、黄美媚、高明芹,全国政协委员杨戌标在最高人民法院主会场出席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各部门负责同志,各高级、中级、基层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干警,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