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法治中国》坚定法治信仰
时间:2014-08-08 14:48:38 作者:陈 默 来源:江西省石城县人民法院
《法治中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一书,在刚刚结业的全国法院国家赔偿审判理论与实务培训班和全国法院审判管理培训班的学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通木尔表示:“要通过《法治中国》的学习,在全体法官中牢固树立法治信仰。”(8月7日《人民法院报》) 实现法治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保障。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独立和强大,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梦想。法治梦如果不能实现,中国梦的实现则无从谈起。《法治中国》一书,全面、准确、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法治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对于人民法院更好地统一认识,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必须深刻学习领会《法治中国》的科学内核,引导全体法院干警坚定法治信仰,挺起精神脊梁,努力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法治中国》的科学内涵。《法治中国》通过详细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法治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法治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目标,充分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只有认真加以研读,才有助于提高干警对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增强坚守法治的信心和定力。 其次,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法治中国》描绘了光明前途: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050年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中国》强调,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到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从全力推进平安中国与法治中国建设,到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的讲解,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重要实施者,我们一定要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以特色理论指导司法实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司法工作。 第三、要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对人民法院提出的工作目标,也是对人民法院的殷切期望。《法治中国》关于“司法案件与司法公正”、“实现司法公正与改革司法体制”、“加强司法干部体制和经费保障制度”等内容,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相对滞后,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法治中国》紧扣了我国现实和法院审判实际,有助于我们思考和谋划工作,应对挑战,干出实效。对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明确方向,为民公正司法,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目标。 《法治中国》是一本集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于一体的好教材,教会我们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治理方式的能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让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开展。全体法院干警一定要通过《法治中国》的学习,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坚定的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伟大的法治梦建功立业,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