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9-20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简讯 >> 正文
服务群众能力更强、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最高法发布深化司法改革新进展新成效
时间:2022-03-04 10:15:37    作者:王丽丽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让每一个司法案件得到公正处理。让人民群众对司法高效的新期盼走进现实。互联网司法模式实现了从实践探索向制度构建的历史性跨越。划定“权力边界”、明确“高压红线”、严格“事后追究”,有力巩固提升社会公众对廉洁司法的信心。

3月3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新进展新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亮、司改办副主任刘峥、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主持。

推进司法责任体系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

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让每一个司法案件得到公正处理,是人民群众的核心司法需求。沈亮在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人民法院紧紧牵住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不断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为司法公正提供制度保障。

为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类案不同判”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积极推进统一法律适用机制建设,先后印发“加强类案检索指导意见”“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工作机制意见”和“统一法律适用工作实施办法”。2021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专业法官会议的指导意见,推动专业法官会议机制与前述改革文件深度融合。现在,各级法院在办案过程中,审判庭都能常态化召开专业法官会议,初步形成了“类案检索初步过滤、专业法官会议凝聚共识、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统一法律适用新模式。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加大对各高级人民法院拟出台审判业务文件、参考性案例的审核备案力度,2021年共完成88个审判业务文件、110多个参考性案例的审核备案工作,纠正、调整了不少与法律和司法解释精神相悖的内容。

为解决群众痛恨的“裁判不公正”问题,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聚焦群众关注的裁判公正问题,区分案件类型,为有必要加强监督管理的“四类案件”精准画像、分类施策,确保案件质效过硬。

沈亮指出,在2021年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印发了一系列队伍建设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实现司法责任体系建设与法院队伍审判能力提升一体推进。印发了法官考核指导意见,更加突出为民服务意识、群众工作能力、甘于担当奉献等指标的比重,通过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努力解决群众在意的“纠纷化解不彻底”问题。

完善诉讼繁简分流机制,实现人民群众对司法高效的新期盼

2021年,全国法院的收结案数量仍在3000万以上高位运行,部分地区法院人案矛盾更为突出。沈亮指出,人民法院更加注重推动制度挖潜,向制度变革和科技创新要“生产力”。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丰富当事人解纷选项。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印发关于深化一站式建设和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制度文件,推动多元解纷服务力量向基层、社会、网上、重点行业领域延伸。2021年,全国法院对接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数量分别是2018年的48倍和18倍,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10.68万件。

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特别是完善了诉讼“前端”分流机制、做到“繁案精审,简案快审”,扩大了小额诉讼适用范围等,确保诉讼权益保障质效兼顾。

针对实践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再审门槛过低、终审不终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组织推进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将审理难度低、没有地方保护因素、适宜就地解决的案件放在基层法院审理,而将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存在外部干预或“诉讼主客场”现象的案件交由较高层级法院审理,努力实现绝大多数事实、法律争议在两审之内得到实质性化解。

构建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便捷更高期待

沈亮指出,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法院坚持以新应新、以变应变,推动理念变革、技术变革和制度变革,积极构建完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和在线运行“三大规则”,有效填补了我国在线诉讼领域的制度空白,实现了互联网司法模式从实践探索向制度构建的历史性跨越。

全国法院在线诉讼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全国法院普遍推行网上跨域立案、在线举证质证、庭审语音识别、电子卷宗应用、文书电子送达等在线审理机制,文书智能生成、类案识别推送、裁判偏差提示、区块链电子存证、智能合约执行等技术日益成熟,将在线诉讼服务平台“中国移动微法院”转型升级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司法便民利民程度明显提升。目前,全国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据统计,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143.9万件,在线开庭127.5万场,在线诉讼适用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有序衔接的诉讼模式已基本形成。

人民法院聚焦用户需求,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在线司法服务。针对当事人用更少时间和经济成本、更集中便捷完成诉讼活动的希望,建成了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打官司“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为加强诉讼服务的精准度,建成人民法院互联网统一账户管理中心,当事人可以“一次注册、全网通办”。最高人民法院还会同司法部搭建了律师诉讼服务平台,为广大律师提供35项在线诉讼服务。

压实制约监督政策红线,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廉洁的信任度

2021年,人民法院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通过整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非法干预司法、插手案件处理、充当司法掮客等顽瘴痼疾,有力巩固提升社会公众对廉洁司法的信心。

一是划定“权力边界”。沈亮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类人员权责边界,消除权力行使过程中的“灰色地带”,避免越权履职导致的风险隐患。目前,全国法院均已制定适合本院特点的权责清单,一些法院还将权责清单内嵌于办案系统,实现权责清单规范化、标准化、可提示、可追溯。

二是明确“高压红线”。为了让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生威发力,覆盖四级法院的记录报告平台已经建成,目前,已经有3481家法院突破“零报告”,11.2万人次报告信息12.8万条。最高人民法院紧盯可能滋生司法腐败的重点环节,发布“史上最严格禁业清单”,确保法院干警廉洁修身、公正履职。

三是严格“事后追究”。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法官惩戒工作程序规定和法官违纪违法退出员额的管理规定,确保滥用司法权力、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受到惩戒。

司法改革是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事业。沈亮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法院将坚持守正创新,围绕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影响公平正义实现的环节布局发力,努力让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惠及社会公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