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守护百姓平安
沈亮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10 10:47:20 作者:王丽丽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3月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办2022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第三场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亮在线解读工作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沈亮表示,人民法院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守护好民生安全底线,全力守护百姓平安。 黑恶势力是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损害人民利益、破坏社会治安、危害基层政权的“毒瘤”。沈亮指出,2021年,各级法院审结涉黑涉恶案件3409件18360人。在审判工作中,人民法院坚持“打财断血”“打伞破网”并举,执行到位涉黑涉恶犯罪的财产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05.7亿元;一审审结涉黑涉恶“保护伞”犯罪案件255件628人,重刑率达70.2%。此外,各级法院针对一些重点行业领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送司法建议3816份,参与行业专项整治,巩固整治“村霸”“沙霸”“菜霸”等成果,推动净化基层组织。 民以食为天。沈亮指出,各级法院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2021年底,“两高”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注水肉”“黑作坊”“过期食品”等问题给予回应,助力保障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安心菜;将“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在中小学校园、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及周边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销售的”作为加重处罚情节,体现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群体食品安全的特殊保护。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并日趋呈现出集团化、专业化、跨国境作案特点,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也严重破坏社会诚信。沈亮指出,对这类犯罪,人民法院坚决依法严惩,2021年审结相关案件7.9万件14.9万人。对各种“套路贷”“校园贷”“美容贷”以及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以房养老”“投资养老”“保健品坑老”等花样翻新的诈骗犯罪依法惩处,助力打好反诈人民战争。 毒品严重危害人民幸福安康,刑事审判作为禁毒工作的重要环节,人民法院对毒品犯罪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保持高压态势。沈亮指出,在坚持严打方针的同时,注重精准打击,注重强化对新型毒品犯罪的打击处理,依法严惩将新型毒品伪装成酒水、饮料、饼干等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犯罪行为。 沈亮指出,2021年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违规违法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问题,下力气予以集中整治,全面排查1990年以来“减假暂”案件1334.5万件,对有问题或瑕疵的5.9万件督促逐一整改。2021年底,“两高两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要求人民法院坚持全面依法审查、主客观改造表现并重、严格审查证据材料,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刑罚执行的公平公正。 防范冤错案件,是刑事审判的底线。沈亮指出,刑事审判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一是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原则,严格把握刑事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二是大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形成诉讼以审判为中心、审判以庭审为中心、庭审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格局,确保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三是贯彻落实好刑事诉讼法及新刑诉法司法解释的规定,死缓二审案件一律开庭审理,切实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以程序公正促进实体公正。 刑事审判要兼顾天理国法人情。沈亮强调,要以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的理性,以公认的情理展示司法的良知,做到既恪守法律,把案件的是非曲直、来龙去脉讲清楚,又通达情理,准确回应人民关切,让公众理解和认同裁判结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刑事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