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举行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
陶凯元介绍2022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总体情况 时间:2023-04-21 09:38:58 作者:王丽丽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4月20日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2年)》、2022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并启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北京行”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通报了2022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总体情况。陶凯元指出,2022年,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知识产权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专业化审判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成效愈发凸显。 陶凯元介绍,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2022年,全国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6165件,审结543379件(含旧存)。技术类案件持续上升,中西部等地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强劲,知识产权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互联网审判机制不断创新,智慧法院建设深入推进,司法便民利民机制持续健全;纠纷实质性化解持续加强,权益保障更加全面,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日益增强;审判重心有序下沉,法院管辖分工更加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陶凯元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持续健全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优化申请再审案件办理流程,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法律适用正确统一。最高人民法院批复设立无锡、徐州、泉州知识产权法庭,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部门为牵引、4个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27个地方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为支撑的专业化体系进一步完善。 人民法院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记者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合理定位四级法院审判职能,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目前全国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已达558家,基层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的重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最高人民法院加大指导力度,推进全国25个高级法院、236个中级法院和275个基层法院开展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探索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推动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法研究制定;加强“全国法院技术调查人才库”建设,有效缓解技术类案件事实查明难题。 人民法院心怀国之大者,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记者了解到,在加强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意见,全面加强中医药、中药技术秘密、传统医药类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方面,最高人民法院与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依法审理种业知识产权案件,加大对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涉种业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种业市场。在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方面,通过出台司法解释、发布典型案例,规范涉互联网平台市场竞争秩序;通过充分运用举证责任转移、排除举证妨碍、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等手段,切实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妥善处理相关案件,强化对平台经营者合法数据权益保护,及时回应新领域新业态司法需求及社会关切。 发布会还介绍了人民法院加强协同保护、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深化国际合作、扩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工作亮点。如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版权局建立了版权保护领域“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地方法院与行政机关开展诉调对接及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全国30个地区实现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全覆盖,有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最高人民法院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交流合作,上海、福建、海南三地法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为快速解决知识产权争议提供便利。 北京高院院长寇昉介绍了2022年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2022年,北京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4506件,近五年案件数量年均增长7.43%。北京法院技术类案件平均判赔数额从2018年的52万元增加到286万元,进一步强化保护、提高侵权成本。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持续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诉前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56803件。优化商标快审工作机制,商标驳回复审行政二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5天。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立了速裁工作模式,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期限缩短至23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