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1-15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简讯 >> 正文
以审判理论研究现代化引领、支撑审判工作现代化
时间:2024-04-01 10:07:35    作者:白龙飞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张军出席首届中国应用法学高峰论坛并讲话 强调

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进审判理论研究现代化

陈训秋出席 张文显出席并发言

20240329182252_65156.jpg

3月29日,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首届中国应用法学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摄影:孙若丰

20240329182300_37212.jpg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出席论坛并讲话。摄影:孙若丰

深化审判理论研究事关审判工作长远发展,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对此专门做出部署,如何把这项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出成效?3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主办,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首届中国应用法学高峰论坛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训秋线上出席,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出席并发言。

20240329182335_79952.jpg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训秋线上出席。摄影:孙若丰

20240329182347_49590.jpg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出席并发言。摄影:孙若丰

论坛由最高法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邓修明主持。最高法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万明通报“首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和“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获奖情况并发言。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副院长王文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胡建淼围绕论坛主题先后发言。

20240329182410_44276.jpg

20240329182417_57236.jpg

20240329182424_23406.jpg

20240329182432_53183.jpg

20240329182439_58960.jpg

王锡锌、王文军、王轶、林维、胡建淼围绕论坛主题先后发言。摄影:孙若丰

“要对审判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有更加清醒、深刻的认识。”张军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结合司法审判工作实际,指出审判理论研究的现代化是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引领、支撑。张军强调,做深做实做优审判理论研究是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要求,是引领、支撑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是推动解决审判实践难题挑战的重要路径,是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司法话语体系的现实需求。要注重深化理论层面的研究论证,为审判实践行稳致远、深化推进提供理论依据、逻辑支撑、路径选择。

“审判理论研究必须锚定时代发展,聚焦中心任务。”如何切实增强审判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张军指出,要聚焦司法促推中国式现代化深化研究,准确把握司法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遇到的实践性很强的理论问题,自觉破题、深化解题。要聚焦推进审判理念现代化深化研究,坚持问题之所在就是审判理论研究之所向,在深度阐释、规则提炼、廓清思想误区上下功夫。要聚焦推进审判机制现代化深入研究,加强对司法改革的系统研究,持续深入研究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为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作出贡献。要聚焦推进审判体系现代化深入研究,借助审判理论研究擦亮“专业化”名片、促推“三合一”改革、创新“数字化”举措。要聚焦推进审判管理现代化深入研究,持续深化对管住“案”的规律性认识、对管住“人”的规律性研究,为优化审判指标、完善管理措施提供有力指导。

“加强审判理论研究是审判工作提质增效的基础。”怎样遵循司法规律,不断提升审判理论研究能力水平?张军强调,每一名法官都是审判理论研究的责任主体。要注重理论研究与审判实践相结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审判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忌“脱实向虚”、就理论谈理论。要注重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把“法答网”收集的问题、社会关注的典型案事件反映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要注重内部挖潜和借助外脑相结合,推动四级法院理论研究条线贯通联通融通,做实与法学院校、研究机构、知名法学期刊强强联手,强化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以及有关学会、研究会的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持续提升研究的水平和实效。要注重领导带头和全员参与相结合,各级法院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局面,鼓励广大法官、司法人员积极参与,共同为审判理论研究繁荣和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专家学者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最高法有关部门、地方法院代表参加研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