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1-23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法官 >> 正文
人民日报——群众离不开的好法官
时间:2013-11-20 17:29:09        

彝族汉子说“龙庭长彝得通,苗得通”;
  回族管事说“感谢党为我们培养出这么优秀的法官”;
  70多岁的老婆婆说“小龙走不得,他走了我们有事找谁去?”
  他就是龙进品,1993年7月被分配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人民法院工作,2003年9月至今担任公郎人民法庭庭长。17年来,他用真情挽回了多少濒临破裂的家庭;他为多少迷失方向的人指引了前行的路;他给多少困惑无助的人们献上了公正的答案。
  “学的东西能派上用场,有什么可惜的呢?”
  公郎法庭,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法院系统的南大门,辖区包括公郎、小湾东、碧溪三个乡镇。法庭矗立在群山环抱的凹地上,设备极其简陋:五间土木结构的平房,一部手摇电话机,三张办公桌,四把椅子,以及开庭时给当事人坐的8把小凳子。
  龙进品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法律系,是南涧县第一个学法律的大学生。在不少人眼里,他作为科班出身的法律人才,窝在山里可惜了。然而,他始终认为,自己在公郎法庭发挥作用更大些。
  龙进品思想斗争最激烈的一次是儿子面临上学:县城学校教学质量肯定比乡镇强,为了儿子,他真动了离开法庭的念头。“可是我思来想去,如果我离开,院里还真找不出合适的人来”,龙法官如今释然地说。
  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龙法官谈起了扎根山乡的真正理由。“我出身于贫困的农村家庭,每次上学前,亲戚朋友都要给我凑学费、路费”,龙进品动情地说,“工作中我也逐渐感觉到,老百姓对法律的需求很多。”他反问记者:“学的东西能派上用场,有什么可惜的呢?”
  “尊重民族习惯,用乡亲们熟悉的方式解决纠纷”
  公郎法庭辖区内多民族杂居,有汉、彝、回、白、苗、布朗等14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8%。在公郎,如果不熟悉、不理解、不尊重当地各民族风俗习惯,法官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有话好好说,莫喔咧(好吗)?”这是龙进品做群众调解工作的惯用开场白。“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案子的背后,其实都是民族习惯和民俗差异产生摩擦。要解开这些疙瘩,还是要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入手。”通过处理大量的案子,龙进品不断思索总结,找到了打开少数民族群众心结的钥匙。
  彝族人高正喜家族的坟地与一个苗族兄弟的山林相接,苗族兄弟逐年蚕食,侵占了高家的坟地。多次劝阻无效后,高正喜邀约了族内十几个弟兄,你一拳我一脚,把苗族兄弟打伤了。
  龙进品接案后,先对苗族兄弟说:“彝族兄弟祖坟就是万年桩,你咋就没想到?如果是你家祖坟被人侵占了,你会怎么办?”又跟高正喜说:“不管怎样,你打人就是错了。男子汉大丈夫,知道错了就要改,有什么丢面子的?”几句话让双方握手言和,当庭调解并赔付了医药费。
  “我撑不起一片天,但可以为他们打把伞”
  17年来,龙进品一直住在法庭提供的简陋小楼上,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办公室,然后开始他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的工作。每逢公郎赶集的日子,龙进品都会早早来到办公室,泡上一大壶罗伯克茶,坐在椅子上,等他的“客人”们。
  龙进品的“客人”便是四村八寨来赶街的村民,一进门,龙进品总是递上一杯热茶,说上两句暖心话,来咨询的群众大多愁眉紧锁地来,眉开眼笑地离开。
  龙进品常说:“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我不能为他们撑起一片天,但可以为他们打把伞。”在他的眼里,如果两个当事人怒气冲冲到法庭来,经过调解和劝说,他们能够握手言和,这就算的上是办案精品。
  17年来,龙进品以庭为家,坚持着“一人庭”的繁重工作,新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环境如此艰苦,就没有半句怨言?工作中就没有打退堂鼓?龙进品的回答是:“把工作当成一种快乐,就不会觉得累,相反倒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