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1-26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 >> 法官随笔 >> 正文
九零后法官工作偶感
时间:2014-09-29 10:03:29    作者:刘欢    来源:安徽省祁门县人民法院

《法律帝国》一书中提到:“在法律铸造的帝国里,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国家需要法治,法治梦实现在法院,而法院要留住追梦的人。

一片蓝天下,一个法治梦。法治梦想,一直是法律人心之所寄,是最深的牵挂。一批批法律人兢兢走来,为“法治中国”前赴后继,殚精竭虑。与梦同行,月入深夜处,人酣息正酥,忽于觉中听“惊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便是梦着也会笑醒。更有老辈法律人欢欣鼓舞之余,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是呀,如同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的姑娘,终日苦思良策,夜难成寐,忽而有了眉目,怎一个开心了得。

古今中外,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一个国家,要想稳定、有序、富强、文明,必然要走上法治的道路。在法律人的心底,有三件事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一是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的转变;二是2011年伊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庄严地宣告了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制度构建基本完成;三是十八届一中全会以来,以习李为代表的领导班子,开中国政坛新风,越来越多的法律人才走上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一展治国拳脚。这届政府,人们亲切地称为“习李新政”,它以反腐、改革、尚俭为主要特点。而实现这些,毫无疑问的,要依托法治。

习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中国梦,对法律人来说,正是个“法治梦”:愿法治昌明,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李克强总理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那么在这个梦中前进的点点滴滴,带给所有人的则是法治的红利。毕竟,“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因此法律人祈盼,蓝天同一梦,法治由心来!

一朝法学徒,一份法律情。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E.博登海默说过:“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然,而唯有法律让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选择法律,就是喜欢她的规则之美。规矩成方圆,方圆里的人生舞者,带有一种神圣的美。

有种事物,不管事前对她是否存有疑惑,一旦接触,就愈发的甩不开,扯不掉,痴迷其中。法律就有这么样的一种魅力。象牙塔内求学四年,无论是影像中的正义,还是书卷上逻辑严密,晦涩辩证的法理,抑或是自导自演下庭审实践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和思辨如飞,都带给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这种不舍的情愫,随着学习的深进,从开始的渗入肌肤,到最终的融为一体,我就不再是那个只会从普通大众视角出发看待社会现象的常人。娴熟的法言法语,专业的法律思维,独立批判的态度,都让我重新认识和评价这个世界。为什么坏人值得辩护,为什么世界不只有黑和白,为什么当事人不是你的朋友,如何平衡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犬儒主义?通过法律学科,这些都能得到与常人迥异的答案。

慢慢地,不但思维在变,法律职业人的品性也在塑造、升华:信仰法律,追求正义,崇尚秩序。知识结构也更丰富,法律有着一种无形的“化功”,其他人文学科,甚至理工科,都可学习、参透,加以运用。真可谓是,朝闻法律道,情牵今生矣!

一入法院门,一颗法官心。走进法院,虽然是从最基本的复印、打印,做庭审记录,装订案卷等开始,却始终要保有一颗法官的心态。因为,只有立于审判之姿,才能在面对纷繁的纠纷时,深刻体会到人间百味。

正如网络上所言,基层法院案件多,工作忙,而且多是些离婚,劳动争议,交通事故之类的纠纷。当事人来到法院,形态各异,脾性不一。有情绪难抑,哭天抹泪,跪地不起,恳求做主的;也有暴跳如雷,大喊大叫,互相撕扯、冲撞,激骂不止的;还有横眉冷对,沉默不言的;更有温温凉凉,淡定随事的。接触了那么多的人后,我能感受到那团压在心里的火,那种愤怒,欺骗抑或是背叛;我也能感受到那份红尘看破,心灰意冷的绝望,无助和失落。透过他们,我想起了以前法律老师的一句话:有一天,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站在法庭上。同理,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情态,只是有的还没走到那份田地而已。

想到这些,就觉得身肩责任之重,既是医师,尽可能平抹“病人”伤口,又是教师,抚慰生命中不安和迷茫的心灵。也许,撇开宏而大的为人民服务不谈,法官的职责就是要通过法律途径,用心、专业地对待每份案件,让每一个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

当然,生活总不尽如想象那么般美好,时下好多人出于各种因素考量,有叫苦不迭的,也有离身法院的,基层法官流失现象严重。不过,正如有的人说过,“我们每个人在当初选择法院的时候都应该是给了自己理由的,是自己清纯的理想主义也可以,是父母保守的现实主义也可以”,三百六十行,做人做事,本来就是各有各的苦,只是有的未曾见到罢了。虽然我们生于法治未成的当下,但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曲径通幽,渐行渐好。何况,现在司法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未来法院职业生态会越来越完善。希望若在,梦想就在,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法律人自当卧池立枝,养待天时;挽臂蹄急,只争朝夕!

一代人铺就一段路,前辈几番血与火的拼搏勇气和信仰执着,留下璀璨的故事硕果。后来人,坚持住,再努把力,我在前行中为你掌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