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丽:“白衣天使”的华丽转身
时间:2014-03-20 14:25:28 作者:江红霞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
图为杨华丽与灞桥法院法官一起研讨案件
“肇事司机和保险公司已经向你赔偿了30多万,再向单位要求承担50多万的伤残赔偿金、医疗费等费用,在法律上是难以得到支持的。”“谁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悲剧,但既然已经发生了,希望作为企业的你们承担起社会责任,本着解决事情的态度来处理问题。” 休庭时,“背靠背”调解的一番话让僵持不下的原被告双方冷静了下来,逐渐放下了戒备心与这位“法官”交谈起来。医科出生的“法官”凭借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后续治疗等出发,指出原告诉求中合理与不合理的部分。渐渐的,原被告双方都对“法官”的话表示信服并当庭签收了调解协议。说这一席话的,正是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法院的“无袍法官”杨华丽。 我还能为社会做一些事情 18岁那一年,踌躇满志的她响应中央号召下乡插队,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经群众推举担任公社菌种厂厂长,深受群众信赖;21岁那一年,怀抱梦想的她经招工考试来到陕西省纺织职工医院,从儿科护士做起,历任机关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和院长助理,是一名受人敬重的“白衣天使”。 在获知灞桥法院选任人民陪审员的消息后,杨华丽的心里顿时燃起了希望的小火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团火苗非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得越发炙热。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成了她心底最深处的梦想。她认真查阅了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条件、权利和义务等规定后,毅然报了名。经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并经多次的考察和考核,她终于如愿以偿。 今年7月开始,57岁的杨华丽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陪审员,从此走到了审判台前,在“夕阳红”的岁月里开始了神圣而精彩的陪审生活。 从“白衣天使”到“无袍法官”,“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我总想着,在充实自己生活的同时,为社会做一些事情,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法治中国和平安中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轻声却又无比坚定地说道,恬静的脸上洋溢着浅浅的笑容,焕发出太阳般的温暖。 认准了就一定要做好 “医生治的是患者,法官治的是社会病。病人住院后,都希望能有一个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为自己诊治,当事人诉讼到法院时,更是希望办案法官职业素养高、业务精通,两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样的。” 杨华丽有着一个温暖的家庭,丈夫是一名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女儿在国外工作。辛劳了一辈子的她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却在退休后总想从幕后走到台前发挥余热。刚开始参选陪审员时,丈夫和孩子都不理解她的选择,认为家里不缺钱,退休后应该好好享受生活,而陪审员补助低,做的更是得罪人的事,一把年纪了何必自讨苦吃。家人的不理解、法律知识的匮乏,种种现实困难让她打起了“退堂鼓”,但一贯好强的她并未“知难而退”,而是萌发了“明知前程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情怀。 不轻言放弃的她开始了法律学习之旅:尽可能地在庭前查阅案卷材料,做到庭审时“心中有数”;庭审中做好笔记,记住争议焦点所在,关键问题在庭审后自行消化或是向办案法官请教;庭审结束后,及时与法官沟通,交换意见和看法;案件评议过程中,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做到“陪”、“审”兼顾,确保公正审判。在案外,她更是借来法律书籍“恶补”,《今日说法》、《人民法院报》、《法治微前沿》等法治栏目和报刊成了她的最爱。 “人民陪审员是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我既然认准了,就一定要做好!”每当有朋友劝她别这么较真时,她总会这样回答。 “杨老师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儿,她认准的事就会全力以赴地去做好,这种精神确实让人敬佩。”灞桥法院行政庭庭长成倩感叹道。 像法官一样在实打实地审判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收获精彩。这是对杨华丽陪审经历的最好写照。她凡事力求尽善尽美,从来到法院的那天起就默默地下了决心,“要像法官一样实打实地审判,绝不做‘陪而不审’的摆设”。 杨华丽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与陪审的情形。那是一起撤销行政处理决定纠纷案,原被告双方在庭上针尖对麦芒,言语中带着强烈的敌视情绪。原告李某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控,矛盾一触即发。庭审从早上九点持续到中午十二点半,却仍未取得实质突破。酷热的夏日里,主审法官王德宁的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 庭审结束后,杨华丽在过道里等到了李某,“你们双方的矛盾和成见那么深,其实都是因为立场不同。一味的敌视和指责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摈弃成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沟通,才是解决问题之道。”恳切的话语像是一枚“清心丸”,在缓和了李某几近失控的情绪时,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心理距离。冷静下来的李某表示将与其他原告商量。接下来的庭审过程中,法官惊奇地发现双方的关系明显缓和了,他不禁向杨华丽竖起了大拇指。 通过这次庭审,杨华丽第一次真正意识上感受到了司法的过程,也切身体验了一把法官的艰辛与不易。她感叹道,“我一直以为法律是冰冷的,法院的工作是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的,却不曾想简简单单的一个案子需要付出那么多的心血,更没想到司法过程中充满了人文关怀。” 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 与杨华丽经常搭档的法官田雷说,“人民陪审员来自群众,当事人往往对她们‘不设防’,更容易信服他们的话。杨老师在庭审过程中经常换位思考,如果她是一方当事人,能否接受法院的裁判,又会有怎样的疑惑。带着问题的答案去向当事人讲授法律知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杨华丽参审的30起案件中,25起以调解方式结案,无一起发回重审、改判案。风雨无阻参加庭审的她也受到了全院干警的尊重,被尊称为“杨老师”。 杨华丽还无怨无悔地做起了义务的法制宣传员,“需要诉讼的话,必须提前收集好证据,否则就很难得到法律的支持”,她向一位准备离婚的女子建议道。看到杨华丽的坚持和付出,以及从中收获的快乐和满足后,家人也成了她忠实的支持者。 “我努力着,充实着,更快乐着。我热爱“无袍法官”这个称谓,更会将这份神圣的事业一直坚持下去。”杨华丽充满信心地说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