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对外”服务群众“解放”法官
——浙江杭州中院“12368”司法公开服务热线的辐射效应
时间:2014-12-01 09:42:44
现场再现 11月19日一早,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郎长华翻看着每日一报的“12368”来电情况总结。这是司法公开服务热线7月1日开通以来的“早课”,他在追踪该热线是给法官添加包袱了还是减负了。 11月18日来电48起,同日该院结案增加52件,法官开庭44个。这是普通日子中的一天,记者在杭州中院热线平台听着此起彼伏的“叮铃铃”电话铃响,看到法官在办公室书写判决、审判庭开庭。 “在司法认知和社会认知有一定距离、司法权威亟待提高的现实环境里,法官一天接两个电话,办案情绪和精力难免受干扰。”郎长华设想,“12368”能否成为“法院系统的110”?它不仅是当事人与法院之间信息交互的热线,也是当事人与法官的庭外“缓冲带”,让话务员相对超脱地处理和分流事务性来电,让法官更能集中精力办案,用判决来回答社会提问。 为让“12368”像“110”一样妇幼皆知,杭州中院到处广而告之“一号对外”,便于当事人实时查询、咨询、提供执行线索及反映干警作风问题。内部建立热线网络,各部门确定联络人和负责人,热线平台4名法学本科毕业的话务员“来电必登、及时回复”。 一位当事人的上诉材料移送到杭州中院后私下达成和解,赶紧拨打“12368”“请不要立案”,话务员王锐挂掉电话联系立案庭,果然法官正在进行系统输入,稍晚几分钟就点击立案了。 “那只能按照撤诉处理,诉讼费减半也要5000元呀。”当事人想为王锐打个“非常满意”以示感谢,王锐开玩笑地说:“为我手动点个赞吧。” 遇上这样的来电是茶余饭后的“香料”,但也有火急火燎拿起电话就骂人的。一个申请执行人找不到杭州辖区法院的执行员,中院执行局电话也没人接,便带着一肚子火拨通“12368”。话务员卢姗姗了解情况后一键转接执行线索举报中心,得以及时处理。 随着“12368”知晓面扩大,接到来电呈每月递增趋势,从7月的320起增至10月的722起,11月将突破900起。其中52%为查询案件信息,16%为诉讼咨询。4位话务员每天从8时30分到17时为当事人提供细心的热线接听和信息处理服务。案件是否受理、案号、审理或执行进展、开庭日期、承办法官等案件信息,通过系统几秒钟查询及时告知当事人;对于立案调解、管辖规定、诉讼费收费标准及审理期限等程序性法律问题,也都烂熟于心,一次性告知。 而今,立案庭副庭长夏强再也没有接过突然而至的查询电话,民二庭副庭长徐鸣卉也减少了这方面的负担。曾经接起电话被骂半个小时也是办案“概括承受”内容之一。前不久还有当事人边发牢骚边问徐鸣卉,“你是不是也想撂电话了”、“是不是听得不耐烦了”,她只能一遍遍回答:“这是我的职责,但无论怎样我还是那句话,案子正在审理中,请耐心等待。”不堪其扰的法官总结过经验,面对无休止的质疑宁可沉默也不能情绪化讲错,否则当事人骂你两小时事小,他们还可能拿着录音断章取义上网投诉。 夏强介绍,热线直接答复率为93.5%,咨询答复率为6.5%,绝大多数事务性来电都经平台直接处理掉了。刚入职不久的刘岩说,接起电话看到联机的电脑上显示一长串来电记录,听到高八度的声音心里就要“咯噔”一下,怕自己处理不好。为使热线不仅仅是接线电话,更是全院法官的电话小秘书,以辅助分流事务性工作,杭州中院经研究考察出台制度,组织话务员培训,领导不定期抽查,每日了解掌握来电及处理情况,每周分析研判,优化处理方式和答复内容,统一处理口径。 “12368”一号对外,好记宜拨。有的当事人“爱上打这电话了”,每天换个问题来咨询;有的当事人索要个人微信号,“不给就不挂电话”……面对各型各款的当事人来电,话务员除了学习业务知识,还每日做着来电提问注意点笔记。 话务员罗珊用4000多字记录了33个疑难问题的解答要点,在热线平台分享。“接到来电大部分都能处理,即便是要法官电话的,也要先问问什么问题,如果是提交材料等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再麻烦法官。”她说,让法官集中精力裁判,当事人有话最好说到法庭上。 在浙江高院“12368”运行情况通报里,杭州中院来电数量和接听率保持全省中院领先位置。郎长华曾冒充当事人打过“12368”,抽查接电情况,抽查热线平台与立案、执行联动机制运行情况。他说,下一步将强化与审判、纪检的对接,让热线平台更有效处理诉讼辅助性事务,并分类处理投诉信访,这也符合法院内部分工精细化的趋势和方向,让法官专心致志地应对那些重大复杂疑难案件。 八方来音 法院有自己的“110热线”,“12368”简单又好记,我们律师都觉得很好。以前要阅卷、更改开庭时间、帮忙退费、咨询案件进展、提供执行线索等要找法官、找执行员,但他们每天都要开庭、合议、外出调查执行等,联系起来也比较麻烦,有时要跑好几趟,打好多个电话。现在只需要拨打“12368”就能知道答案,非常方便快捷。还有,以前由于找不到法官、不理解程序等这些沟通细节问题,当事人对法院产生不信任,继而引发信访投诉,或者是在得不到及时回复的情况下,当事人容易相信小道消息,偏听谣言,这些很小的问题导致的投诉信访,也会因为“12368”的及时答复、释疑而减少,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 杭州市人大代表、浙江振业律师事务所主任 卢红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