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奉献中熠熠生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巴里巴盖垦区和什托洛盖法庭庭长殷真的故事
时间:2014-12-09 09:41:13 作者:崔建民 来源:人民法院报
白净的脸上带着婴儿肥,有着温暖笑容的28岁姑娘殷真给人的感觉很亲切,如果不是近距离观察,很难想象这个外柔内刚的女子是如何在西北边疆基层一线开展工作的。她所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巴里巴盖垦区人民法院位于中哈边境线上,被誉为“边境线上的袖珍法院”。和什托洛盖法庭作为兵团第十师法院系统唯一的派出法庭,于2013年12月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任女庭长。 女庭长的成长路 22岁那年,殷真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一团。一年的艰苦历练后,她考入巴里巴盖垦区人民法院,成为了一名书记员。 当时全院只有一名书记员,她的到来减轻了该院的“书记员荒”。她边跟着老书记员学习案件记录,边肩负起全院的司法统计工作。刚开始,她边犯错误边成长,案件记录不够仔细、案卷装订不够美观……她是个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犯过的错误坚决不犯第二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她就脱颖而出,在书记员岗位大练兵中获得技能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年她被第十师中级人民法院及巴里巴盖垦区人民法院评为“优秀书记员”。 殷真兼任司法统计员的时候,每月报送三套司法统计系统报表,汇总制作三份司法统计电子版数据呈交领导决策使用。此外,每月对全院办案法官的业绩质效进行汇总、制作成表格予以公布。在当时统计系统软件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她创新工作方法,落实“一案一卡”制度,细化量化各类数据。年底绩效考核中,她计算的各类数据无一差错。第十师中级人民法院对基层法院进行考核的时候,检查组对她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殷真心里很是欣慰,好评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刻苦钻研。时隔多年,她还清楚地记得那些夜晚,一个人静坐办公室,面对数据撰写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报告的情景。她很感谢这项看似枯燥的工作,因为数据就是指导她工作的老师。 成为和什托洛盖法庭的负责人后,殷真时刻不忘自己肩上的责任,为维护农民兄弟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她深入田间地头,为他们发放诉讼指南宣传册。 对于拖欠农民工劳务费的案件,殷真负责的和什托洛盖法庭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对于经济困难但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法庭可依申请为其减缓免交诉讼费。殷真所在的法庭还针对辖区的各种情况,开设“假日法庭”、“周末法庭”,“农家巡回法庭”。 对于一些情况紧急需要立即处理的矛盾纠纷,法庭可于休息时间办理。另外,和什托洛盖法庭设立“上门法庭”,推行电话预约立案,切实服务辖区群众诉讼。这个一心为民做主,一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年轻法官,用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化解了一桩桩陈年纠纷。 为方便辖区职工群众诉讼,和什托洛盖设立了“农家巡回法庭”。一八四团一连、三连、五连、六连、八连、九连,都闪现着巡回法庭法官的身影。殷真特意编写了《巴里巴盖垦区人民法院诉讼指南》,在连队办公室工作区张贴。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将立案条件、注意事项、举证须知及联络员信息予以公布,指导老百姓们诉讼。 风风火火“女汉子” 2013年12月,殷真被任命为巴里巴盖垦区人民法院和什托洛盖法庭的负责人,成为第十师法院系统第一位在基层法庭工作的女庭长。院长对她进行任前谈话时,原本以为她会推脱拒绝,因为团场的条件比市里要差很多,况且还是一个年轻姑娘,怕她受不了那份苦。 尽管殷真被大伙儿昵称为“女汉子”,平时工作起来风风火火,可是,真把一个法庭交给自己,殷真突然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她突然发现自己仍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对案件办理、法庭内部管理到外部协调,样样件件从此都要自己操心。突然间就感觉有些不知所措,千头万绪不知从哪里开始,一连几个晚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但“女汉子”就是“女汉子”,殷真这个出生在河南的年轻女孩,从小看着花木兰、穆桂英等女英雄故事长大,在困难面前有一种绝不低头的顽强。 她很快适应了新的角色,在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里,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个“85后”女法官带领两个“90后”大学生志愿者风风火火地开展起了法庭工作。原本连扳手、起子等工具都不会使用的她逐渐变成了能干的“女汉子”。 这个有着女英雄情结,乐观向上的姑娘担负起法庭约35%的民商事案件的审判工作。她承办的165件民商事案件,调撤率高达98.8%,无一起上诉、缠诉。 驻地一八四团流动人口较多,劳务合同纠纷案件频发。她多次到基层连队巡回办案,张贴诉讼指南,指导老百姓们诉讼。10个月时间她为118位当事人免交诉讼费用2.4万余元。 2014年8月17日,殷真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电话那端传来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一名操着四川口音的男人语速飞快地表达着,因急切而略显结巴。他告诉殷真他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与建筑公司发生矛盾,在工地已经干了四个月的活,没有拿上工资,现在39个人生活困难,被困在了工地。 正在北屯市办事的殷真,迅速购买了当天19时16分返回和什托洛盖法庭的火车票,因为心里惦记着39个外来务工人员的状况,220公里的路程对于殷真来说此时显得格外漫长。 回到和什托洛盖,已是晚上23点。殷真连忙拨打电话进一步了解情况,电话拨通后,殷真详细询问了39名务工人员目前的情况,耐心倾听了事情发生的详细经过,并与他们约定第二天见面的时间。 8月18日,周一。务工人员早早地赶到了法庭。一见到法官,他们一拥而上,你一言我一语向法官表达他们内心的焦虑与不满。原来,39名民工全部来自重庆,在一家建筑工地做木工活,但由于和工地承包人之间产生了纠纷,务工人员在建筑工地上干了四个多月木工活后,一分钱都没有拿到,生活困难。 10时,殷真拨打电话联系了相关建筑单位的负责人员,了解对方对于此事的看法,得知对方也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方面的事情,资金难以到位,存在很多困难。殷真对他们的境况表示理解。电话中,殷真与建筑工地方面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对如何合理有效解决39名务工人员滞留的问题进行协商。 考虑到这批务工人员家在外地,子女9月开学需要用钱。倘若不能及时拿到工钱,就算与承包方达成调解协议,日后执行必将成为大问题。如何保障工程款及时到位就成了一个突出问题。 11时,终于与建筑工地承包人方面初步确定解决方案:工地方面保障第一批工程款及时到位,先发放务工人员工资。因款项数目较大,提前向相关银行做了报备。考虑到案件所涉人员多,法庭工作人员力量有限,法庭联合一八四团司法所一起对该案农民工工资进行梳理。 13时,39名农民工的工资情况已全部理清,总金额为122.8万余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建筑工地的工程款到位就可以向民工发放工资。此时,务工人员由于工资仍未发放,39人处在焦躁之中,殷真与法庭人员耐心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 17时,传来一个好消息——建筑工地的款项已经陆续到位。39名外来务工兄弟的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一小时后,122万余元工人工资已基本到位。为了尽快给外来务工人员发放工资,依当事人的选择,该批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39个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得以当场清结。此外,依当事人申请,法庭共为其免交诉讼费用11498.77元。 所有务工工资全部发放完毕,已是晚上22时。39件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全部审结,39名民工并没有马上离开,他们带着质朴的笑容一一向法官致谢。 这时的殷真早已饥肠辘辘,可她的脸上却是欣慰的笑容。 殷真审理过很多案件,在别人的悲欢离合、家长里短中感受生活与生命的哲理。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曾审理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方某(化名)与晓某均系再婚,婚后生育一子旺旺。两人当初冲破重重阻力走到一起,时间久了,日子平淡无奇,琐碎就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加之再婚的家庭本来就相处不易,没过多久,两人即因性格不合经常争吵。逐步升级为大打出手。在殷真到法庭工作的第二天,就接到方某的离婚起诉。 2008年6月、2009年4月、2012年2月、2013年3月,方某已经前后四次向法院起诉离婚。肖某脾气火爆,坚决不离,每次法庭传唤都“玩失踪”,并打电话对承办法官及方某进行言语威胁。顾及幼子,方某一次次屈服、一次次撤诉。可二人从未从婚姻矛盾根源找问题,又不注重培养夫妻感情。 当方某第五次向法院起诉,殷真没有一味劝和,而是先征求两人意见。肖某见办案法官态度温和,亲切友善,竟一反常态,表示愿意认真考虑是否继续维系婚姻。 当殷真见到旺旺时一阵心酸,这个孩子表现出了远非6岁儿童应有的成熟。方、肖两人原本以为凑合生活是对儿子的保护,谁料这种“保护”反而是对儿子幼小心灵的摧残。多年的争吵、打骂,夫妻俩给孩子营造的家庭气氛不仅不温暖,反而成了一种恐怖。 强扭的瓜不甜,夫妻情分已尽,为什么不好聚好散呢。在殷真的调解下,两人自愿达成协议同意离婚。历经六年,五次诉讼,两人的离婚之途终画句点。 事后,原告方某找到殷真,向她表示感谢。她没想到这个年轻法官居然不畏威胁敢于办案。更没想到在殷真的调解下,被告居然同意和平分手了,结束了两人梦魇般的离婚之旅。 两天后,被告肖某也到法庭感谢殷真。结束这段婚姻对他来说,也是逃离了苦海,如今他的仇恨心情渐渐平复,生活也慢慢重新步入正常。多年来的勉强凑合不仅折磨了对方,也耗尽了自己。他向殷真表示,以后会好好抚养儿子成人。 殷真以法庭为家。农忙时节,她利用职工们的空闲时间处理纠纷。节假日,只要有当事人找她,她就放弃休息时间。“夜晚法庭”、“周末法庭”、“假日法庭”、“流动法庭”,只要有老百姓需要她,她时刻准备着。 殷真带领的法庭受到了老百姓们的一致认可,法庭的事迹还被一八四团电视台、新疆法制报等媒体大幅报道。 心安之处便是家 殷真是个河南姑娘,父母都在内地。她到新疆的时候举目无亲。在北屯工作了四年,虽然父母也多次催促,希望她能够回家守在父母身边。可她热爱新疆、热爱兵团、热爱她所在的十师北屯市和她的工作单位巴里巴盖垦区人民法院。 她说服家人,义无反顾地决定就此留下生根发芽。在参加第十师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的朗诵比赛中,她以《我眷恋这片土地》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正如她朗诵时所说——我眷恋这块土地,眷恋这块来到便不愿离开的土地。 因为热爱,所以投入。因为专注,所以优秀。她说,自己现在也是个兵团人了。“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精神她也要发扬下去。谁说新疆不是家,在这个她热爱的地方,心安处就是家。 作为一名女法官,殷真巾帼不让须眉;作为一名兵团政法干警,她乐于奉献。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个28岁的姑娘正以昂扬的斗志、拼搏进取的精神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用青春和汗水书写自己美丽的人生诗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