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彭那些事儿
时间:2015-01-08 15:48:13 作者:余孝安 来源:重庆市丰都县法院
老彭只比我先来到这个世界十多年,可经历的事情却是我的好多倍,退休时也没有混个一官半职,也没有大房子小汽车,朋友有时调侃称他:“一根筋!”。他听了也不生气,也不争辩。实在逼毛了,也只是不温不火地说:“想干好这个职业,最好离那官,离那钱远点儿!”。 可办起案件来,却是另外一番模样了。十多年前我刚刚调入法院任书记员,他多次让我吃尽了苦头。 那是金秋十月的一个上午,刚刚过完节日,睡梦中我还在那家乡漫山遍野的红叶中漫步,梦中醒来,已日上三竿,一看时间,离上班时间仅仅有十分钟了,我急急忙忙往办公室赶,奔跑中才想起今天有庭审记录,达到审判庭,阿弥陀佛,刚刚到点。一看老彭一脸严肃地立在审判台入口处,我面红耳赤,急忙冲到书记员席位处说了声:“全体起立,请审判员入席!”,可这时,我脑袋嗡嗡着响,还没到办公室拿笔和纸呢!老彭看我紧张成这样,用手示意了我,这时我才看清,笔和纸已经被老彭工工整整地摆在记录台上了,心里总算松了口气。可接下来的事情再次让我陷入了困境。 这是一起离婚案件,两人因为感情纠葛多年,矛盾不断升级,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因此双方在法庭辩论时,用哒哒哒的“子弹”疯狂向对方射击。无论我怎么加快记录速度,还是跟不上当事人双方的节奏,我知道好多地方我都没有记录下来,并且记录潦草不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希望法庭辩论的次数减少,可没想那老彭却反而比平时的案件增加了辩论翻次,我暗暗叫苦不迭。无奈中我只好稀里糊涂地记录,庭审结束,我自己都无法辨认了。怎么好意思给当事人校对呢?后,我急中生智,悄悄给老彭耳语了一句,“能不能再开一次庭呢?”,但被他坚决的拒绝了!尴尬中,只有等待当事人来“审判”我了。 可没想到,接下来,老彭却悄悄把一叠漂亮的行草记录塞给我,让我慢慢整理笔录,等待校对。我一看那记录,内容完整,连那当事人说话的语气都不差分毫。佩服中,我羞愧自己这个大学生,还不如老彭这个师范生。 第二天,老彭没有责怪我,反而说了如何提高笔速,如何练字的要领,为此我练了十年。后我成了审判员,才真正认识到笔录是多么重要。它是裁判必不可少的依据,是裁判公正的起点。 慢慢地我才真正了解老彭,字如其人。为了字他练了二十多年,每天一个小时。还每天坚持两个小时学习,那常用的法条,在那一章,那一款,那一项,那一目中,何年何月做了修改,何年何月最高法院作了司法解释,都能随口说出。写起判决书来,也如鱼得水,他写完判决书,才一丝不苟核对法条。 老彭的另外一个嗜好是就是喜欢琢磨一旦看到案件的双方当事人,矛盾不是很深沉,他就带上我走乡窜巷。把当事人聚在一起,一阵“兄弟啊,远亲不如近邻啊!”,“是兄弟打破脑壳都能够相得起呢!”,一阵“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啊!”,待看到当事人火气消了,又分别与当事人一阵耳语,后看协议基本一致,再用笔方圆一番,没想那当事人还真就服了,签字画押同意了。我在旁边看着,心里纳闷了,我怎么好说歹说,当事人就不听呢!后,我慢慢请教,老彭悠悠然说道:“那老百姓,你认为像你我啊,天天去琢磨法律吗?他们耳濡目染的是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习惯左右一方人,慢慢你就深知里面的道道了!”。 按理说,老彭这水平作个庭长,主任什么的足足有余,可没想到退休了,当过最大的“官”,也只是个审判长,并且是临时的,里面的道道,无论我怎么问,他就是缄默无言,如果你不相信,不妨随我去那小房子看看他,顺便欣赏一下那些充满哲学意味的花草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