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1-24
星期天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荐书平台 >> 法官推荐 >> 正文
法官实用写作指南
作者:胡昌明    分类:法官推荐    阅读:4598    评论:0    发布:2015-01-29 16:25:35

内容简介:

近年来,随着全国法院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法官能否写作,写出好文章,已逐渐从衡量法官“软实力”的尺子,向职业发展、晋级晋升的“硬指标”转变。越来越多的法官在办好案的同时,需要不断提升公文、案例分析、应用法学论文、新闻稿或调研报告的写作能力。虽然“如何写好公文”“如何写好论文”等书籍并不少见,但一般市场上常见的公文写作指南并非针对法院工作特点和法官的需求。

为此,我们编写了首部手把手教法官如何做好法院实用写作工作的图书,对中基层法院办公室、审判业务庭室、研究室的法官开展日常工作,以及法官学院的写作培训班,提供内容务实的、操作性强的帮助。


作者简介:

胡昌明,江苏昆山人,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博士。2005年进入法院系统,现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在《人民司法》《法律适用》《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人民法院案例选》《司法》《法律与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连续五年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获奖。

精彩书评:

“工欲擅其事,必先利其器”。《法官实用写作指南》内容全面、实例鲜活、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语言精练,既有理论的高度,又紧贴法院实际,无一疏漏地总结了法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公文及应用文写作,在总结大量丰富典型实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具有独创性且便于学习和操作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不失为法官提高写作能力、提升工作水平的一把利器。通过对本书的研读和学习,可以看出,这是一本用心之作、真诚之作、精良之作。

首先,本书系用心之作。“用心”体现在作者从法官这一群体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从内容、形式等方面都细致考虑法官的感受,并尽可能保证本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内容上,本书主要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人民法院公文写作,下篇为人民法院常用应用文写作。法院公文写作部分首先概括了公文写作规范,然后详细对各类公文包括意见、通知、报告、请示与批复、纪要、领导讲话稿等的写作要求进行了分类说明。在各个类别的介绍中,先是基本的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以典型模板与范例的形式给予更形象的描述。这种写作方式,即保证了读者全面了解各类文书的写作规范,又能够让读者即学即用,通过阅读本书即可掌握各类公文的写作方法。下篇为本书的重点篇章,与审判实践紧密联系,作者对此也着墨较多。为满足法官的工作需求,详细分析了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并在分析中巧妙融入大量实例。在实例的选择上,作者照顾到全国各地法院法官读者的需要,不仅仅局限于所在地区法院,实例内容突出典型性、新颖性、时效性和代表性,让法官在掌握具体写作技巧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内涵;在实例的应用上,作者不是对实例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每一篇实例都充分服务于写作技巧的阐述和说明,绝不浪费笔墨。

其次,本书系真诚之作。真诚是因为作者将自己长期审判及调研工作中的经验和精华和盘托出,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地拿来分享,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读者自己摸索写作方法的过程。例如在学术论文一节,作者为说明论文修改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将自己曾经获奖的一篇论文的写作修改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通过一种直观的例证,非常直接有效地展示了论文修改的技巧,让读者受益匪浅。

最后,本书系精良之作。精良体现在全书整体架构的精致和全面,内容与形式的充实和融合,内涵和外延的周全和契合,以及细微之处的字斟句酌。为保证法官日常工作所需写作都能在阅读本书中得到满足,同时为避免写作方法技巧的探讨浮于表面和流于形式,作者精心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规定,使得本书在讲述写作方法的同时让法官也阅读到大量有实质内容的材料,翔实而充实。在细节处,本书语言的精练程度令人赞叹。另外,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之中,作者思维的开阔和细致,思路的清晰和准确也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例如在科研论文收集资料的环节,作者以“全、准、新、精”四个字,充分概括了收集资料的基本要求;再如在司法调研报告一章中,将司法调研报告以功能纬度、内容纬度、目的纬度为标准进行分类,各纬度项下又分别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类似上述情况的篇章和细节不胜枚举,充分体现了本书逻辑严密和语言精练的突出特点。

推荐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推荐人:白小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