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价值“207万”的事业编
时间:2015-05-18 09:35:05 作者:孟焕良 来源:人民法院报
退休老同事姚水根承诺帮忙“搞定”儿子的工作,孙阿姨以为自己遇到了“贵人”,前前后后“投资”了200多万元。殊不知这位“贵人”用骗来的钱买彩票和包养小情人。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姚水根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2万元。法院判决目前已经生效。 缘起 为儿子谋个“铁饭碗” 孙阿姨今年快50岁了,临近退休,最让她牵肠挂肚的就是儿子小王工作的事情。小王当初只考上了一所普通大专学校,还没毕业时,孙阿姨就开始托关系给儿子谋一个“铁饭碗”。 姚水根与孙阿姨在余杭一家机关单位共事多年,孙阿姨是单位的出纳,姚水根当过二把手。 大概2011年6月,孙阿姨眼见儿子即将大专毕业,想找个单位实习。因为知道姚水根和当时杭州某开发区一位领导是同学,关系要好,所以就想托他帮个忙。姚水根当即同意,并在一两个月后就带着小王去见了老同学,老同学还询问了小王的一些情况。 据说在老同学的安排下,姚水根和小王还由管理人员带领着在该经济开发区的几家公司和企业逛了一圈。 2011年10月,小王选择了开发区内的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入职实习、上班,可在这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小王觉得太辛苦,收入又不高,辞职不干了。 2012年3月,孙阿姨又找过姚水根,表示儿子小王不是很适应现在的工作,希望能给安排更好点的工作,最好是事业编制的机关单位,并暗示花多少代价都无所谓。 正是这句话,让姚水根觉得从孙阿姨身上可以弄到不少钱,只是他自己也没想到之后竟能陆续收到孙阿姨200多万元的汇款。 施骗 不上班就能“吃空饷” 在孙阿姨第二次找到姚水根时,姚水根明知小王的毕业证还没有到手,也知道没有毕业证工作是肯定无法安排的,但他说自己还是打了个电话给老同学,“老同学表示一切要有毕业证才可以。” 这个电话究竟有没有打?作为当事人的老同学称其并未接到要求安排事业编制工作的电话。 同时,姚水根开始撒下弥天大谎,告诉孙阿姨:“想想办法,还是能帮小王安排事业编制工作,但需要上下打点,而且代价不菲。” 看到了些许希望,孙阿姨信以为真:“只要儿子工作可以安排好,出些钱物没有什么。” 于是她就开始陆续给姚水根现金、购物卡、香烟等托其疏通关系。只是,这些钱物并非如孙阿姨所愿,进入那些领导的家中,而是统统落入了姚水根自己的腰包。 自此,一个巨大的骗局徐徐铺开,慢慢将孙阿姨死死套住。 2012年8月,姚水根告诉孙阿姨小王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了,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但暂时是试用期,等到小王的毕业证书拿到以后就可以转为事业编制的正式职工。 同时,姚水根特别嘱咐了一句,“因为小王毕业证书还没有到手,所以暂时还不能去局里上班。” 为了使自己的谎言显得更加可信,也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孙阿姨的信任,姚水根还私下悄悄地告诉孙阿姨,虽然小王不能上班但已入职,所以部分工资福利待遇已经可以享受。2012年9月下旬,小王的银行卡内果然多了一笔2137元的“工资”。 自此,每月小王的银行卡内都会有一笔或几笔金额不等的“工资”入账,少则700元,多则3万余元。 直至2014年6月中旬案发,小王仍收到一笔3700元的款项。 升级 命中贵人“被绑架”了 姚水根的承诺加上儿子卡里同一时期多出的“工资”,两者在时间上如此吻合,使得孙阿姨更加肯定儿子的工作确实是安排得差不多了。殊不知,一个更大的骗局正等着她。 2013年1月,在获得孙阿姨深度信任后不久,姚水根打来电话称自己被债主给“绑架”了,并透露如果不汇钱将其赎回来,小王工作的事情最终能否落实也会受到影响等等。 一想到姚水根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而且儿子工作的事情还需要姚水根继续打点,孙阿姨没多想,也不敢报警,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把姚水根“救”出来,马上凑钱往他提供的两个银行账号里打钱,汇了第一笔5100元。 没过两天,孙阿姨又汇了1000元和4000元过去。 轻松尝到甜头的姚水根接下来更加肆无忌惮,隔三差五地就会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孙阿姨,次数多到当事双方都已经记不清楚,而内容无非就是自己被债主或他人追债扣留在某处,需要汇钱帮其脱身之类。 据孙阿姨回忆,虽然从来没有在电话里听到任何第三人的声音,但姚水根总是语气急促、惊恐或大喊大叫“你们不要再弄我了”、“救命”等等,而且时常会出现话没说完就突然挂断并再无法联系的情况,所以孙阿姨十分笃定地相信姚水根被他人扣留需要解救,然后频繁地汇钱,每次少则两三千元,多则3万元,截止到2014年6月初案发的近18个月里,孙阿姨手里留存的给姚水根的汇款凭证竟多达284张,金额高达207万余元。 真相 骗钱买彩票养情人 直到2014年4月份,小王越来越觉得奇怪,自己没去机关事务管理局上班,为啥卡里每个月都会固定地打进一笔钱。他并不知道老妈不惜血本花钱托关系为他谋“铁饭碗”的事情。 就在这期间,孙阿姨把花钱托关系给儿子找工作的事情跟丈夫说了,小王的爸爸觉得孙阿姨被骗了,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当年6月姚水根落网。 1954年出生的姚水根,被抓前刚退休一个月。检察官指控,到案发有据可查的账目统计显示,姚水根共诈骗孙阿姨207万余元。另外姚水根向小王账户内打入“工资”累计14万余元。 庭审时,检察官出具的证据显示,孙阿姨向姚水根的账户汇钱,仅仅银行汇款单就有三大本共计274笔。 在一年半不到的时间里就骗到207万余元,但最终姚水根银行卡内仅剩下孙阿姨之前汇来的4.8万元,那么其余的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姚水根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安排“铁饭碗”。所谓打点关系的钱,全被他用掉了。 原来,姚水根系资深彩民,而且在购买彩票时出手相当大方。早在2009年,他就因买彩票输钱欠下不少债务,被人逼债。走投无路之际,正好孙阿姨有求于他,他没想到孙阿姨那么好骗,后来干脆编出自己被人“绑架”的理由向孙阿姨要钱。至于小王领到的“工资”,其实也是从孙阿姨那里骗来钱后,将其中一小部分打进小王的银行卡,目的就是为了稳住孙阿姨。除此之外,钱基本都被姚水根用于购买彩票和偿还债务了。 姚水根自称,他还在一个结识不久但已同居的足浴店女工身上花费了20万元左右。但这一数额被足浴店女工予以否认,她说:“姚水根偶尔中彩票后给的生活费也很少,仅够付一季度4000元的房租费。” 案发后,公安机关曾走访过姚水根常去的两家彩票店,彩票店的老板和销售人员无一例外地对这位称之为“老姚”或“姚总”的人印象深刻,因为他平均每周都会来至少三四次,有时甚至天天来,经常购买刮刮彩和彩票,而且每次购买数额都较大,基本是一两千元地购买。 缘由 何以如此欺骗受骗 姚水根何以如此欺骗孙阿姨?他说,一来是当时自己外债很多,身上没有钱债主又紧紧相逼,而孙阿姨秉持着只要帮她儿子落实工作花点钱无所谓的态度,并且主动找上了门。 二来是对孙阿姨扣留自己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心生不爽。原来,姚水根之前多次因为债务问题被诉至法院,因为无力还款法院裁定从他的工资中每月分期偿还。孙阿姨作为单位的出纳,这部分工作就由她在负责。2012年7月,姚水根的工资卡遗失,需要向单位申请变更账号,鉴于孙阿姨之前和姚水根之间也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孙阿姨就提出将姚水根剩余的工资打入自己的账号作为还款,姚水根同意了,所以孙阿姨就这么执行了。 三来是对孙阿姨一直为毕业证的事欺骗他而不满。原来,从第一次找姚水根安排工作开始,孙阿姨就表示儿子小王的毕业证半年后就会有,后来第二次孙阿姨还是表示毕业证“要再过半年”,每次姚水根问及此事,孙阿姨都表示毕业证要“再等等”,但直到案发姚水根都没有见到小王的毕业证,所以姚水根觉得孙阿姨不诚实,自己即使真心想帮忙也无能为力。 问到孙阿姨为什么相信姚水根,她说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在她看来,姚水根确实帮忙安排了儿子的工作,而且已经基本落实,所以小王银行卡内才会有“工资”收入,这也是她深信不疑的最主要原因,甚至于她曾告诉侦查机关:“我儿子工作若找好的话,我是不会报案的。我会让他陆陆续续还我的钱,让他尽自己的能力还我。” 二是姚水根曾经因追债被人扣留过,这事包括孙阿姨在内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也是姚水根敢以此向孙阿姨骗钱并有一定把握的原因。而且姚水根告诉孙阿姨,同事张某不满他帮小王安排工作而不愿帮其亲戚安排工作,才找人“绑架”他。想到姚水根和张某素来“不对付”,孙阿姨更加深信不疑。 三是姚水根不断地向孙阿姨说明自己的“经济能力”,比如生意上还有30万元货款没有入账,小区拆迁款还有20万元没有到位等,而且自己的工资卡、退休补助都在孙阿姨手里,让孙阿姨放心“帮”他。 起初几个月,孙阿姨也的确在汇款后就能看见姚水根回来,并且姚水根表示这些钱算是借的,以后会还。 但自2013年9月开始姚水根就不再回来了,孙阿姨说自己之所以还持续汇款就是希望他能回来,然后还点之前的钱,因为自己经济条件也没有非常优越,汇给姚水根的款项中不少都是向亲朋好友、同事以及银行借的。 当然,事实证明,姚水根所谓的“张某绑架”、货款、拆迁款统统都是虚构的骗人伎俩而已,而所谓的向孙阿姨借钱也从来没有出具过借条或提出还款计划。 宣判 多行不义必自毙 事情自此水落石出,2015年2月中旬,余杭区法院对姚水根进行公开宣判,认定姚水根诈骗数额为181万余元,即从孙阿姨汇款总额207万余元中扣除姚水根以工资名义打给小王的人民币近15万元及案发前姚水根归还的5万元,并扣除孙阿姨在案发时段内自行领取的姚水根工资等款项5.6万余元。 因数额特别巨大,以诈骗罪判处姚水根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2万元。 此判决目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案后余思■ 青春之梦碎在包办的“铁饭碗”上 听完庭审所有人都唏嘘不已:姚水根的骗术算不上高明,为何孙阿姨却如此深信不疑,而且若不是和家人谈起姚水根经常要求汇款救人,家人觉得是骗局让其报警,她可能根本还不会去派出所。甚至在得知受骗后她还说,如果给儿子工作找好的话是不会报案的,会让他陆陆续续、尽自己的能力还钱。 前前后后投入200多万元,就是要找个事业编制的“铁饭碗”,她的逻辑思维里,找工作要钱打点关系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钱是孙阿姨家里多年的积蓄,还有向亲戚、同事和朋友借的,甚至有向银行贷的款,一家人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 而今,小王“铁饭碗”的事情最后还是泡汤了。小王目前的工作是巡防队员,还是没有事业编制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僧多粥少”的就业形势如同雾霾一样,成为习惯包办的中国父母无法回避的事实。帮助孩子求职心情迫切,渴望找到一份稳定的、高薪的工作心理,为许多以就业为诱饵的诈骗分子提供了机会,他们抛出“铁饭碗”、高薪、国有企业招工等一系列“橄榄枝”,巧设连环骗局。 在网上一搜,这些骗局还真不少。山西一个犯罪团伙,以太原市金领职业介绍所、太原市英格玛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为据点,打出“30万包进银行”的幌子,500多名大学生被骗近9000万元; 陕西一名单位临时工和一名教育局工作人员,相互勾结,专门在省内“包揽”孩子当公务员等事情,两年诈骗200万元…… 刚出校门的毕业生难就业,似乎在各国都是让父母头疼的社会问题。据报道,美国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在子女大学毕业时帮忙找工作,10%的父母会参与面试安排,2%的父母会在面试时坐在子女身边,10%的父母会在面试后给雇主写感谢信。密歇根州立大学对700多名雇主的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帮子女制作并投递简历,有四分之一的父母会打电话给老板宣扬孩子优点,并力劝他们雇自己的孩子。 在英国,孩子毕业时父母都会收到一本就业指南。指南中,英国注册心理师丹尼斯·泰勒针对毕业生家长提出了15项“做与不做”,提醒父母不要“过度帮助”孩子:不要帮他们洗衣服、熨衣服;将孩子们爱吃的食物从冰箱里拿走;更不要给太多零用钱等等。如果将“安乐窝”弄得太舒服了,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谁还想出去找工作呢?同时提醒父母不要絮絮叨叨,明知儿女们工作难找,就不要整天将找工作挂在嘴边,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增加孩子的压力。 就业难,早就是不争的事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端上“铁饭碗”,渴望用钱能解决难题,迷信走后门、托关系的心理早就迷失了家长们的双眼。其实,孩子就业的事,父母不应包办。美国也有不少雇主提出,干预子女就业往往弄巧成拙,表现出孩子在职业能力测试中领导力和决策力的弱势,而影响在老板面试时的得分。 别让孩子的青春之梦,碎在包办的“铁饭碗”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