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1-24
星期天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件 >> 案件报道 >> 正文
南宋理学家张洽管吏剿匪纠冤安民
时间:2015-05-29 14:30:10    作者:甘肃省民勤县人民法院 刘文基    来源:《中国审判》网刊

地方官员如何防范手下人员狐假虎威,为非作歹?人微言轻,如何借助上级权力纠正冤假错案?面对盗贼作乱,外寇入侵,地方官员应该如何应对?《宋史·张洽传》记载了宋朝名臣、理学家张洽明察秋毫,查处手下狱吏滥用职权;单车察寇,让盗贼们不敢活动,外寇望风而逃;借天旱不雨之机,说服上级领导纠正冤假错案,施行民生政策。

张洽(1160-1237),字元德,号主一,今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人, 南宋著名理学家。历任松滋县尉、袁州参军,永新知县、池州通判,政绩卓著。张洽师从朱熹,宋理宗赵昀曾多次召张洽进朝讲解经书,张洽坚辞不就,专心研究理学。朱熹去世后,张洽出任白鹿洞书院山长。著有《春秋集注》、《春秋集传》、《左氏蒙求》、《张文宪文集》、《续通鉴长编事略》、《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其中《春秋集注》、《春秋集传》,为明代科举关于《春秋经》的“教科书”。

惩处狱吏

张洽曾担任江西省永新县知县。一天,张洽告假休息,在房间里歇息,恰巧听到监狱里有用板子殴打犯人的声音。张洽心想知县都在家休息,还有谁在审讯犯人?于是他决定去监狱去查看,结果发现是监狱的一个小吏在用板子殴打犯人。张洽不动声色,明察暗访,最终查明是这个狱吏收受了别人的贿赂,对这个犯人进行严厉殴打,试图迫使他承认自己并没有做过的事情,包揽别人犯下的罪行。

这个狱吏正是瞅准了张洽休息的这一天,打算浑水摸鱼,没有想到,还是被眼观六路的张洽发现了。对于自己手下所犯的罪行,张洽没有进行任何掩饰,而是公事公办,将案件上报到郡里。经过郡里查处,那个为非作歹的狱吏受到了黥刑,在脸上刻字后,发配充军。自此之后,永新县衙门里的人再也没有人敢收受他人财物,以权谋私。

单车察寇

湖南省酃县和永新县接壤,酃县境内有盗贼作乱,永新县的百姓也人人自危,提心吊胆。面对此情此景,一般的官员也是闻风而动,唯恐躲避不及。况且,酃县和永新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分属于两个省。

但张洽却反其道而行之,单人匹马,驾车来到酃县边界,要和犯上做乱的盗贼进行谈判。张洽到达时,对方还没有来,张洽就抓紧时间走乡入户,对当地百姓进行安抚,对守卫官兵进行慰问,还在边界地区实行了一些优惠便民的政策,让老百姓安居乐业。邪不压正,面对张洽的安民政策,盗贼们也就没有了嚣张气焰。

后来,南安军入侵。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分裂势力分割虔州,设置南安军,治所在大庾县(今江西省大余县),下辖大庾、南康、上犹三县,包括今江西省章水、上犹江流域。元朝至元年间改为南安路。南安军虽然独立,但对张洽也是如雷贯耳。他们知道精明强干的张洽一定是早有防备,因此,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到永新边界就闻风而逃。

纠正冤案

张洽在担任池州通判的时候,当地有个人名叫张德修,因为过失致人死亡。但池州监狱的官员却诬陷张德修是故意杀人,并屈打成招,定了该案。故意杀人和过失致人死亡,可是天下地下,相差十万八千里,张洽发现了张德修案的冤情,向池州知府进行了汇报,请求对张德修案进行重新审理。但张德修案已经结案、定案,张德修本人也供认不讳,知府不愿意无事找事,重新审理,凭添麻烦。张洽人微言轻,无可奈何。但生性耿直的张洽并不因此善罢甘休,而是绞尽脑汁,寻找办法。

天无绝人之路,正赶上提点常平袁甫来池州检查办案情况。袁甫,字广微,号蒙斋,庆元府鄞县人,南宋名臣、学者。祖父袁毂,历任江阴尉、太学正、司封郎官、国子监祭酒、后为礼部侍郎。其父袁燮(1144年-1224年),字和叔,宋朝政治人物、教育家、哲学家。袁甫是宋嘉定七年(1214)状元,官至兵部侍郎,兼吏部尚书,政绩卓著。曾讲学学宫,修葺庐山白鹿洞书院,创建贵溪象山书院。著有《蒙斋集》四十卷,《国史经籍志》,《孝说》、《孟子解》、《江东荒政录》、《防拓录》、《乐事录》、《宋史本传》及《蒙斋中庸讲义》等。

当时,正遇上天气大旱,长时间没有下雨,官府设置仪式,祈祷老天降雨,也无济于事。张洽见缝插针,对袁甫说,根据汉、晋一来的史书记载,天旱不雨,祈祷无效,一定是官府办理了冤假错案,冤枉了好人,导致了老天爷的惩罚。池州现在处理的张德修案就是一个典型的冤假错案,莫不是老天爷在借张德修案惩罚池州人,不给下雨?监督办案情况,纠正冤假错案,正是袁甫的职责所在,袁甫也是个精明强干的人,雷厉风行,三下五除二,查明了张德修案的真实情况,予以纠正。还由此及彼,查阅了一些有疑点的案卷,纠正了其他冤假错案。

张洽也趁热打铁,对知府提出了一些改善民生的良好政策,请求完善税收标准,调整税收政策,减轻老百姓的税收负担。知府也从善如流,全部采纳。双管齐下,说起奇怪,老天爷竟然一反常态,不到三天,就下起了大雨。这下子,池州的黎民百姓都喜出望外,奔走相告,称赞张洽的精明强干、一心为民。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朱玲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