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1-24
星期天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件 >> 案件报道 >> 正文
只因两岁儿子哭闹便将其杀害
狠心母亲获刑十一年
时间:2015-06-02 09:28:49    作者:刘吟秋    来源:人民法院报

6月1日上午10时,因两岁儿子吵醒自己而将亲生儿子杀死的女子贾利园,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她的丈夫王远志因帮着掩埋尸体,做假证,犯帮助毁灭证据罪、包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

河北女子贾利园和黑龙江男子王远志是夫妻关系。这两人同为25岁,没有职业。2014年10月11日7时许,在北京市大兴区他们一家人的暂住地,贾利园被她两岁的儿子吵醒,突然暴怒,一把将孩子摔在地上,孩子当场颅骨骨折。为制止孩子的哭声,她又猛掐住孩子的脖子,再把塑料袋套在他的头上并用棉被压盖,最终导致孩子机械性窒息死亡。当晚,王远志伙同贾利园驾车将孩子尸体埋至河北省某地。

王远志在侦查机关向其调查取证时,还故意做假证明包庇妻子。当月15日,贾利园到公安机关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王远志于当月16日被查获归案。

北京二中院审理后认为,贾利园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予惩处。她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具有认罪、悔罪等情节,而且此案是因日常矛盾引发的家庭悲剧,贾利园并非预谋实施犯罪,且与被害人具有特殊的亲情关系,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与其他故意杀人案件有所区别,且她的丈夫一家对她表示谅解,故依法对其从轻处罚。贾利园的辩护人所提她还具有初犯、偶犯、被害人亲属谅解等情节,请求对她从轻处罚的辩护意见,酌予采纳。

■庭审直击■

法庭内外 两对伤心父母

6月1日上午,脸上带着几分稚气的贾利园被押进法庭时,迎接她的是一长串相机快门声。她双手捂住耳朵,眼里蓄满了泪水,动作有些迟缓地走向被告人席。与此同时,旁听席上,王远志的母亲情绪失控,头深深地埋在前排座椅靠背上,压抑着的痛哭声不绝于耳。

贾利园的父母此刻也坐在同一排的旁听席上,他们神情疲惫,红着眼眶,早已泪流不止。

整个宣判过程用时10分钟。判决公布的同时,法警为二人戴上手铐。这一瞬间,王远志的母亲哭得难以自己,王远志的父亲立即表示,因判决过重,将提起上诉。贾利园的父母对是否上诉的问题没有明确答复。

宣判后,两位母亲各自在自己丈夫的搀扶下,无力地分坐在楼道里的沙发上,或失声痛哭,或无声落泪。两位父亲则都红了眼眶,又默默地咽下了泪水。

贾利园的母亲哭泣着说,是王远志害惨了女儿,他经常动手打女儿,不能挣钱还赌博,所以生活无靠的女儿才会做出这样大的错事。据悉,贾、王二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没得到家里的祝福。然而历经波折结婚以后,夫妻俩生活并不幸福,贾利园认为丈夫挣不回钱来,又因赌博经常被人上门追债,生活拮据的二人几乎每天都会吵嘴,时常动手。

贾利园与婆家的关系也不大好。她曾经供述,其多次与公婆发生冲突,情绪特别容易失控。她曾感觉儿子的眼神像婆婆,心里对儿子更是充满怨气,经常拿儿子撒气。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我们夫妻带,带到7个月,贾利园来把孩子抱走了。她和我们关系不好,但我们要看孩子啊!”王远志的父亲告诉记者说,“有一次过节,我老伴去看他们,结果连门都没进去。”在他的手机里,存着好多张孩子的照片,这是孩子能给他们留下的仅有的回忆了。

王远志的父亲还向记者证实,他们夫妻确曾出具了谅解意见。“要是两个人都进去那么多年,大孙女今后由谁照顾?”他告诉记者,在出具了这份意见后,以前势如水火的亲家,现在关系略有和缓。

“孙女现在由贾家带着,我去看过几次,孩子状况……”王远志的父亲眼神忧郁,没有继续说下去,他对孙女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外孙女仍在上幼儿园,老嚷着找爸爸妈妈,其他的话不爱说。”贾利园的母亲又忍不住泪流满面,她说,不知该怎么跟孩子说这些事。

■记者观察■

勿把孩子当作“情绪垃圾桶”

此案的判决书中,对夫妻二人回归社会提出了希望。判决书中指出,贾利园、王远志二人不能正确处理家庭日常矛盾,在教育、管理子女的方式上明显存在不当之处,希望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因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家庭及本人造成的危害及对孩子造成的严重后果,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正确处理家庭生活及子女抚养等问题。

“六一”儿童节之际,北京二中院对因家庭矛盾致使未成年人受伤害的案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此类案件的发生多由父母或家庭成员未能处理好成人之间的矛盾、将孩子作为情绪宣泄口导致。

2006年以来,北京二中院少年庭先后审理了5起因家庭矛盾引发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有4名涉案的未成年人重伤或死亡,1名未成年人因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据北京二中院的调查,此类案件集中在“问题家庭”当中,如离异、单亲或者是同居关系,也有的是父母存在不良嗜好等原因。这种家庭的孩子多处于无辜受害的地位,有的人甚至通过伤害未成年子女寻求心理平衡,将愤怒移转到孩子身上,通过伤害孩子达到惩罚对方的目的。

“对于监护侵害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举报。”北京二中院少年庭法官施忆告诉记者,为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确保未成年人得到妥善监护照料,2014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施忆建议:“希望我们每个人对身边的孩子都能多一份爱心,遇到类似事情,一定及时报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