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4-05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 >> 诗歌 >> 正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为缅怀东北抗日联军参谋长李红光而作
时间:2015-08-05 14:21:06    作者:郭春雨    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

按 我老家住在吉林省磐石市永安街,家的东面就是磐石市朝鲜族中学,磐石朝中还有一个的校名,叫磐石市红光中学,小时候,我就隐隐约约听人讲述过李红光的故事;1977年,我中学毕业下乡到磐石市三棚乡红光场集体户,而红光场这个名子,也恰恰是以抗日英烈李红光的名子命名的,因为李红光当年曾在此战斗过。这样,我就对著名的抗日义勇军的领袖、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东北抗联参谋长李红光有了更多的了解。为此,我怀着深深的崇敬和无限的缅怀之情写了这首叙事诗。


我家住在磐石市永安街,

北干沟那片高高的山岗。

小时候就有一团火,

在我的心中闪着红光。

 

那时我隐隐听说旁边的磐石朝中――

还有一个校名叫红光中学。

那是一片霞,

照耀在“9.18”的天际,

那是一腔血,

写入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

 

英雄的名子叫李红光,

1925年从朝鲜京畿道来到中国。

此后,这位朝鲜贫苦农家的儿子,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率先点燃了南满抗日之火。

 

最难忘1931年的“9.18”,

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成立的“打狗队”。

这是我党在南满地区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李红光就是这“打狗队”长。

“打狗队”后改为磐石游击队,

李红光又任磐石游击队队长。

 

1932年,中共满洲省委代表杨靖宇来磐石,

将“磐石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

杨靖宇任游击队政委,

李红光任游击队教导队长,

教导队后又改编为 “抗日军联合参谋部”,  

李红光就出任抗日军联合参谋部参谋长。

 

历经几十次战斗,队伍不断壮大,

1933年9月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

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

1934年4月,东北抗日军联合指挥部成立,

杨靖宇被选为总指挥,李红光任参谋长。

由此,你可以知道,这是一对什么样的战友,

由此,他们一起出生入死,浴血疆场。

 

这是攻无不克的战士,

对南满地理状况了如指掌。

每次对敌作战都战而必胜,

在军中享有很高威望。

通化三岔河曾挥师击溃日军三源浦守备队,

又渡过鸭绿江,攻占界河,让朝鲜人民看到了抗日的曙光。

 

1934年春,受到2000多日伪军包围,

为掩护杨靖宇率主力撤退,

李红光率领40多名战士乔装成日本守卫队员,

乘敌混乱突破封锁线。

又以“红军突围”的假信号,

诱使敌人自相杀戮,

缴获了满载弹药、食品的汽车6辆,

安全转移到蒙江。

  

1935年4月下旬,杨靖宇命李红光去辽宁桓仁组建骑兵,

以适应平原丘陵地带战场。

5月9日,李红光率200余人向桓仁进发,

在老爷岭与日伪军遭遇,

他冒着弹雨,亲临阵地指挥作战,

三步亮剑,血洒疆场。

在用望远镜搜索敌人火力位置时,

胸部和腿部连中数弹,倒在血泊中,

年仅25岁的英灵,陨落在长白山余脉新宾县的土地上。

 

 

啊,李红光,仰望你—

我仿佛看到你手持长矛、大刀,

高呼“中朝人民不当亡国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

率先举起抗日旗帜的英勇雄壮。

 

啊,李红光,想起你—

我仿佛看到你跟随杨靖宇将军,

转战南北,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

让人民脸上带笑,让敌人魂飞命丧。

 

啊,李红光,我还看到,

你奔走联络,联合四方,

向各地抗日军领导人阐述党的统一战线主张。

深得各抗日军的拥护,

当祖国山河欲裂,民族危机严重之际,

枪口一致对外,不分见解、信仰。 

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的解放!

    

啊,李红光,想起你,

我还看到啊,1946年,在你战斗过的南满地区,

组建了李红光支队。

这支队伍随我东北野战军,战辽沈平津,横渡长江,

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威名远杨。

 

如今,在辽宁省新宾县新宾镇的后山上座落着

抗日英烈李红光的半身塑像碑,

在磐石市红光中学,也耸立着李红光的大理石塑像。

在我当年下乡的地方,磐石市三棚乡红山砬子山下,

还有一个以英雄名子命名的地方――红光场。

    

这是人们对李红光等烈士们的永远怀念,

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永存人间, 象星辰奕奕闪光。

听,《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已经写入英烈的名子――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这是永远号角,是根,是本,是魂,

是白山松水不落的太阳!

 

她融入代代相传、光耀千秋的伟大抗联精神----

忠贞报国、勇赴国难;

勇敢顽强、前仆后继;

坚贞不屈、勇于献身;

不畏艰苦、百折不挠;

休戚与共、团结御侮。

在我们心中永远的闪着红光!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朱玲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