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1-22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人民陪审员 >> 正文
本市产生首批人民陪审员
时间:2015-08-28 10:25:59    作者:高健    来源:北京日报

昨天上午,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陪审员候选人、专家学者等各界代表共计近百人的见证下,市二中院会同市司法局从407名人民陪审员候选人中随机抽选,产生了130名人民陪审员。这是人民陪审员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本市产生的首批人民陪审员。

10时30分,在市二中院,随着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的 “开始”和“停”的口令,407名候选人的名字在大屏幕上快闪、定格。经过5次抽选,孙本彤、马泳沂、史锦华等130人进入了人民陪审员的最后名单。据悉,这130名人民陪审员,将由二中院上报市高级法院,再由市高级法院院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任命。

今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授权最高法院在北京等10个省(区、市)各选择5家法院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市二中院根据工作方案,将陪审员选任方式由原来的组织推荐改为随机抽选。为丰富候选人来源渠道,市二中院确定了向市公安局发函索要名单、社区随机抽选两条陪审员候选人产生路径:在市公安局提供辖区8000多名常住居民名单的基础上,经筛查,对符合人民陪审员基本任职条件并能联系到本人的1061名候选人,经过电话征询意见、反馈登记表格、提交证明材料等步骤,确定368名候选人;通过区人大从辖区内的部分社区选民名单中随机抽选确定93名候选人。

候选人确定后,还需要进行任职资格初审。市司法局对候选人是否为职业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进行查实,凡是这两种身份都不能担任,这也是最高法规定的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几类人员之一;市公安局对候选人是否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等禁止条件进行审查。果然,在这些候选人中,有两人为执业律师,另两人曾经受过刑事处罚,都未能通过资格初审。此外,市二中院还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对候选人是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审查,结果没有发现此类情况。经过一系列审查程序,最终确认407人进入随机抽选环节。

“从8000多人到130人,虽然只是个数字的变化,但这一变化,彰显了人民陪审员来源的广泛性、代表性和人民性。”市二中院院长鲁桂华介绍,人民陪审员的广泛参审,有利于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而且对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的公信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今天的随机抽选工作标志着市二中院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鲁桂华表示,下一步,市二中院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随机抽选人民陪审员,在人民陪审员的参审职权变化、培训、考核、管理、退出等方面都将作出新的探索和尝试。

9月底之前,本市人民陪审员的抽选、任命工作将全部结束。

马上就访

“一升一降”意味着什么?

此次人民陪审员抽选呈现“一升一降”的特点。“一升”即为把人民陪审员的任职年龄从23周岁提高到28周岁;“一降”则是把人民陪审员的学历要求从大专以上降低到高中以上。这一变化,会带来什么效果?对此,记者采访了市高级法院副院长安凤德。

“年龄门槛提高后,人民陪审员将有更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降低学历门槛,能让社会公众更多地参与到审判之中,推进司法的民主和公正。”安凤德表示,今后,按照中央深改组的要求,一些重特大、疑难、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当中,必须要有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

对话人民陪审员

决定生死的案子还需做思想上的准备

抽选结束后,记者采访了一位新一届人民陪审员徐亭。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的徐亭是一位企业管理人员。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接到法院通知的?

徐亭:我是在7月底接到了短信通知,当时还以为是诈骗短信,没太理会,隔了几天之后又接到电话,给我打电话的人说法院正在抽选新一届人民陪审员,有兴趣的话可以提交一下信息。放下电话,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是真的,就提交了个人信息。

记者:您当选人民陪审员之后心情怎么样?

徐亭:很兴奋,马上拍了一张照片发给家人,告诉家人我有新职务了——人民陪审员。家人看到也很高兴。

记者:会不会担心人民陪审员职务会影响到本职工作?

徐亭:我会安排好时间接受法院分给我的每一个案件,并且把学到的法律知识普及给家人、朋友和同事。我一定会对人民陪审员这份工作认真负责。

记者:有什么特别期待的案件吗?

徐亭:我本身是管理学方面的博士后,我希望学有所用,今后能在商法、并购、投资等案件当中给法官提供专业意见。但是,对那些可能会决定某些人生死的案子,我可能还需要再做些思想上的准备。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朱玲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