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话陪审
时间:2015-10-14 10:18:04 作者:高济昌 来源: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
学习以读书为基,读书可使命运回转,读书可使前途光明,并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和释放为社会服务的正能量,同时还有很多的书籍,向你讲述他一生的经历和拼搏,变成自我生命生长的营养液,会给你永不服输的动力。是的,今天我捧起2015年6期《广西人大》这本杂志爱不释手,沐浴在知识海洋中,沉浸在知识的清韵中,细细品读,深深体味。我撰写的《构建和谐社会人民陪审员制度》刊载其中,感激编辑对我的关注和帮助,让我畅谈了民族地区陪审制度为社会注入生机和活力的实例,和大家分享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更加感到司法陪审制度在壮乡和谐气息,也回应了民族地区智慧型人民陪审员为工作的呼唤,《中国审判网》和《广西普法网》相继转载,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更加反映实践出真知的理念。确实报刊杂志给了我学习平台,蕴含了我的智慧和才干,特别《人民法院报》伴随我读后的积累让我体现自我价值,在人生的第二选择——人民陪审员工作和服务陪审工作至今又从事奉献陪审工作中收获促进自身素质提高,2015年9月24日是我难忘的一天,经西乡塘区法院提请区人大任命我又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当我宣誓时暗暗下决心为自己选择负责,为自己的承诺负责,这是我的责任,将在壮乡民族地区丰富自己为人民奉献一切是我的愿望。回亿起陪审工作的经历让我难忘的是2007年获得由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全国优秀陪审员称号的经历和江门全国优秀陪审员座谈会,从黑龙江来到壮乡与会友周国萍和高荗兰相遇,泉城与侨乡的记忆时刻激励我们奋进,交流获得智慧和知识的融合,年轻的热情又在我们身边重演,阅后中国审判网刊载《法院交流学习的收获与感悟》,广西普法网刊载《交流学习话历炼》,南宁法学网刊载《一个人民陪审员的难忘历练》,南宁日报刊载《“小”岗位也是大舞台——记全国优秀人民陪审员周国萍》,当代生活报刊载《“草根”陪审员啃下不少硬骨头“案”》 等让我们相聚会友倍受教育和启示,陪审员们用自己独特视角丰富了司法实践的沃土,反应各民族大团结氛围,相继收在脑中铭记在心中,照片的记忆将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永恒的发挥作用,将在壮乡共同分享陪审的正能量。 情不自禁点赞我的会友周国萍,她是那样热爱陪审工作,执着服务司法实际中,许多事迹吸引了我的眼球,平易近人的调解启示我努力工作,朋友让我们共同分享她工作的成果,记忆中的总结和反思,让我感动又感悟,法律是神圣的,人民陪审工作是光荣的,为了办好案件,调解好纠纷,必须加强自我学习,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把握自身经历向陪审员介绍工作和调解群众纠纷的作法,得到认可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能为民族地区陪审工作尽一份力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在五塘法庭,群众对同族长辈或村中德高望重者尊称为“族老”,五塘法庭充分发挥“族老”不仅熟悉当地乡土民情,更重要的是在当地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和威望,开创了“族老调解”特色制度,尽量安排“族老”陪审,通过听取“族老”的意见,使合议庭更加融合“法”与“情”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学习和交流中启发了我,这些来自“民间人才”积极进入角色将为法院审判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族老”调解方法深得群众称赞,走出民族特色的陪审方式,再现民间的思维和智慧是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的正能量,不知不觉又回忆和记录在自己陪审工作的一页中。 我在红松故乡五营从事人民陪审员工作15年,每当办理一起有争议的或者新类型案件,探讨一些疑难、复杂案件时,我都会用心去想,有想而写,形成文章。撰写应用法学论文及司法建议,写作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丰厚的法学理论基础,还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我之所以能够撰写法学论文及司法建议40多篇,得益于自己从事多年的审判工作,得益于读书学习,《推进人民陪审员工作的十二点建议》至今有许多网站转载,可点之处为工作所用,网友的评论启示了建议的内涵,汇集成册得到多方支持和帮助,会友作序广西普法网刊载,更加展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这个真理。实际工作中我就是通过审判实践去学习、运用法学理论,用法学理论去指导审判实践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学理论水平和办案能力的。为了便于学习、办案和写稿,我购买和借阅法律书籍。凡是经常适用的,新出台、新修写的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方面的书籍,我都要把它买下。《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法律适用》、《中国审判》、《法学与实践》、《黑龙江审判》、《广西审判》、《南宁法官》、《伊春社会科学》等报刊、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这些报刊、杂志不仅提高了我的应用法学理论水平,而且使我从中学会了写稿的技巧,炼就文笔,从此难以分离,难以忘怀,更使我难忘的是法官热情帮助和积极引导,使我从无知到有智,走进法律知识中并运用到实践中。 面对今天的一切,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和成长经历,我心潮难平,情不自禁想起给予我丰富法律知识的各级法院,特别《人民法院报》等给我智慧和启发我写作的技巧和能力,记得第一次在《人民法院报》发稿是《加快司法陪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人民法院报》发表后,引起专家学者关注,获省法学会宪法理论研讨一等奖,省、市、区三级人大领导对该文点评,省宪法理论研究会秘书长路可浩对该文批示:“《加快司法陪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一文,实践性很强对人民法院做好审判工作,促进司法公正具有很强的借鉴参考作用”;黑龙江经济日报记者赵钊采写《人大领导关注司法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丛礼批示:“高济昌同志的《加快司法陪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一文很有新意建议,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结合高济昌同志司法实践积极探索公正司法的新路子”。《青海法学》全文转载,市中级法院院长王晓东批示:“此建议确实很好值得借鉴,请按文件形式转发各院”,经伊春两级法院努力在对内对外推广中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得到省高院的肯定。伊春日报刊载《五营区人民法院司法陪审制度经验被推广》再现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中国亚洲新闻出版社《国际学术论坛》全文转载,又在上海社科院承办的第四届国际亚洲研究者大会交流,其中来自瑞典的学者孙晓虹和来自祖国林区的陪审员用华语交流,孙晓虹被这个中国代表的见解所折服,诚恳地邀请他去瑞典交流学习,为此,黑龙江法制报记者专访采写《高济昌:来自陪审实践的创业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果价值不断凸显,《加快司法陪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一文获得黑龙江省十三届社科成果三等奖和伊春社科成果一等奖,这一切将继续增强我写作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深切感谢专家学者对我的厚爱。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笔耕不辍、继续坚持读书写作,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烦恼、失落的情绪无存,满足感、幸福感悠然而生。我自己精心撰写的稿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我兴奋于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结出了如愿的果实。相继5次在国际学术论坛交流论文,其中《加快司法陪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一文于2005年8月20-24日在中国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第四届国际亚洲研究者大会法律专题中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的法院调解制度》一文于2007年8月1-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城中城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五届国际亚洲研究者大会交流;《司法调解的再完善》一文于2009年8月6-9日在韩国大田会议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亚洲研究者大会法律专题中交流;我和同事共同撰写的《和谐视角中人民陪审员制度》一文于2011年3月31日-4月3日在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举办的第七届亚洲研究学会年度会议与亚洲学者国际会议联合会议法律专题中交流;2013年6月24-27日在中国澳门举办的第八届国际亚洲研究者大会交流论文《调解制度在当今中国的运行与完善》。这一切是读书刻苦钻研法律知识,时刻把学习、研究当成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智慧的乐事的结果,也是以问题为导向追求精益求精,紧紧追随法制完善的脚步,学会享受报刊杂志与法官、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问题思想火花碰撞的结果,在读书学习中找到位子。使得我才在本职工会工作和人民陪审员工作两个领域的研究上融会贯通,硕果累累。更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调研的目的是应用,应用反过来是调研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真理。 想想,人生有许多第一次都出现在读书启示中,第一次参加社区普法活动,第一次调解纠纷,第一次陪审,第一次写稿,第一次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第一次登台演讲,第一次与别人交流,第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第一次获科研奖……每一个新的开始,都迎接着一场发乎内心的收获和感悟同时又隐藏内心的不安。我们不知不觉都谈起第一次调解的收获和感悟,总结起方法和方式来,周国萍谈起“情感法”的威力,并用许多事例解读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存在某种特殊关系,启发回忆追求和解,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气呵成法”的内再动力,即整个调解过程要连贯、快捷、完整,用实际案例解读了此办法的效果,使我感觉到她的智慧,来自民间用之于社会中,忽然间想起她用民歌打动一个破碎家庭的案例,似乎耳边民歌又在呼唤社会和谐,见证民间方法引入诉讼中的效果。的确,会友周国萍同志在工作中,只是奉献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记得在江门全国优秀陪审员座谈会中有一句话又响在耳边,“我尽力了我无怨无悔”。在这方面我感触最深,记忆中的回想被打段了,我介绍什么呢?当然了我自然要介绍第一次调解后总结和撰写的文章《构建和谐社会的法院调解制度》一文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城中城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五届国际亚洲研究者大会交流情景,那是2007年在景色宜人的马来西亚吉隆坡城中城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五届国际亚洲研究者大会上,我撰写的论文《构建和谐社会法院调解制度》一文在法律专题中交流,得到与会者好评,文中阐述培育中国司法核心价值观,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主旋律再现和谐社会司法制度的完善,这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亮点,汇集伊春两级法院助推和谐社会发展的真知灼见,展示各级法院和谐调解惠民的实例,积极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环境,展现中国和谐司法调解制度的完善。《法治》刊载伊春市五营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法院调解制度》一文引关注,黑龙江省政协研究室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法院调觧制度》一文的评语,同时也折射陪审制度的实施展现人民陪审员的智慧和学术水平,赋予人们一种高度理论研究和社会学习内涵。此时的我感到荣誉背后的责任更加重要,更加决心走在陪审中,服务陪审中,时刻用红松故乡造就我学习意识和决心,培养我善于思维的能力和法律功底,与壮乡的法官和会友共同服务百姓中,立足南宁、研究南宁、服务南宁去体现自身价值,奉行司法文明完成司法为民的承诺是我们的共识。朋友第一次参的收获和感受我们每人都有,欢迎参加我们第一次的经历活动中来,开启人生的新历程,尤其我们壮乡每位陪审员,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当事人的愿望和需求,同时又用自己的智慧和笔相会在法院网中,共同分享人生第一次的效果和收获,共同分享人生的感动和感悟,在审判和调解中让当事人感到陪审员合议中的意义所在,共同热议在读书中,热议在陪审中,热议在工作中,热议在学习提高中,热议在交流感悟中,热议在服务和谐社会中,在审判和调解中让每位人民陪价值所在,宣传法律和普法工作中真正让每位百姓感到人民陪审员是他们的代言人。 面对这一切,面对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必须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决对不能原地踏步走,去学习、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感受工作带来的快乐,比整天忧愁来得实在得多。只有不断探索,读书学习以提高,坚毅心态平衡以处事,才能不断进步,读书阅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实际工作中更加体现自我服务社会的能力和作用,用通俗明了的语言在交流和交融中体现和谐与快乐,只有认真读书学习才能更加完善自我,掌握更多法律知识,在陪审实际工作中更加展现了一名普通人民陪审员的智慧和才能的延续,从而树立新时期人民“代言人”形象。 (作者系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人民陪审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