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1-27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文章 >> 专题动态 >> 正文
“草根法官”瑶乡访师记
——蒙山法院夏宜法庭法官学瑶语促进民族地区审判工作侧记
时间:2014-04-10 14:23:14    作者:桂西 卓津任    来源:广西蒙山县法院

近日,广西省蒙山县法院夏宜人民法庭全庭干警到夏宜瑶族乡芦山村寻访当地人称“瑶王”的莫国章老人,向他学习瑶族语言。通过学习“瑶话”,便于接待瑶胞群众,了解掌握当地民风民俗,进一步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加深同基层群众的感情,提高法官干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路上,温建松庭长向笔者介绍说,夏宜法庭的辖区有梧州市仅有的两个瑶乡,深入瑶乡开展群众工作,如果听不懂当地瑶族群众的语言,交流起来极不方便;另外,农村人缺乏法律意识,当地很多人常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酿成大纠纷。“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是需要法律,越需要公平正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在夏宜法庭的“草根法官”心底升起,于是,就有了这次特殊的寻访活动。

访瑶师

在未进入夏宜瑶乡之前,蒙山县城就是个小盆地,四周是山,中间是丰腴的土地,种植的庄稼茂盛的生长,可一进入到夏宜,两边的山就变得局促起来,公路延着山脚蜿蜒行走,左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

直到乡政府,地势才稍稍开阔起来。

往芦山的路上,山峰错落其间,绵延起伏,形成一道道巍峨的山梁。虽然瑶民们主要依靠林地经济生活,但所有的山林都保护得很好,远山如黛,近山如玉。或许是他们自古就爱山如子吧,祖祖辈辈都是喜欢生活在深山中,有着和山一样的坚韧的性格。

平素在城市居住久了的人,一到这种地方,闻到的是清新的空气,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翠绿,內心会激动起来,胸中的激情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当天上午9时许,夏宜法庭的“草根法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了芦山村莫屋组莫老的家中。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们到达莫老家中的时候,刚好他在自家地里忙完农活回来。

看见法官的来访,莫老很高兴,端上了石崖茶,捧上了土米酒,唱起了瑶山歌:“太阳出来照瑶山咧,青山绿水换新装哟……”。

距县城31公里,地处瑶乡深处的芦山村有13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六卜村一衣带水,其中东屯、田劳、万义、蓝屋、莫屋等村民小组的瑶胞平时相互之间来往都是用瑶话交流。在芦山,如果不熟悉瑶族语言、不理解当地各民族风俗习惯,法官的工作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学瑶语

莫老的家建在一座小山上,标准的农家院落,齐肩的围墙,一间主屋,一间厨房,几间杂物房围起一个晒坪。就在这个晒坪上,莫老和我们聊起了他的“辉煌经历”:当了18年的村委主任,从80年代就开始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纪念活动,90年代代表蒙山参加了贺县、富川、平南、金秀等地举办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以及与金秀县罗乡乡罗运村的瑶歌对歌活动,2002年开始受聘于夏宜民族学校,担任该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导教练。

“‘你好’瑶话叫‘梅隆’、女孩叫‘面希’、喝酒叫‘合丢’,一到十是伊、义、蒲、背、把、古、时儿、逸、图儿、折…….”莫老教起瑶话来,可是有板有眼。他告诉我们,经常有广西和梧州的媒体来采访他,挖掘瑶族传统的风俗习惯和体育项目,他也很乐于把瑶族文化向社会和公众传播。

干警们也学习得很认真,一字一句的把莫老的话记录在笔记本里,有些还用手机把莫老教的辅导录了下来,方便回到单位进行复习。

温庭长说,这次学习虽是一些简单的交流词汇和收集一些档案资料,万事开头难,等干警们有了基础,就可以利用当地瑶族群众生产、生活语言,紧密结合审判实践中的法律术语、文明用语,瑶汉对照,做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有机衔接,方便在工作中应用。

知瑶俗

学习结束后,莫老家中的一些竹制品引起了干警们的兴趣,莫老介绍说,这些是瑶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器械,夏宜民族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用具的都是由他制作的。

随后,他为干警们比划起了这些器械的用法。

“这条拔河绳不是我们常见的拔河绳,它的两头各有一个背带,参赛选手将背带扣在身上,裁判一声令下就四肢着地爬行往前拉。这个比赛项目叫‘大象拔河’”。

瑶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除了“大象拔河”,还有板鞋竞速、绣球穿圈、滚竹环绕桩过木桥、背篓负重竞速、毽子射击、顶竹杠等多个项目。这些比赛项目很多都来源于瑶族传统,也都是瑶族学生和本地乡民所熟悉的运动项目。为了传承这些瑶族文化,乡政府已经在各中小学体育课上引进了这些项目,且每四年举办一次运动会。相对于平常的体育运动会,民族体育运动会由于趣味性强而更受学生青睐。

“滚竹环这些比赛项目我们从小就玩,比起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有趣多了。” 夏宜法庭副庭长覃奇峰说,接着还和随行的人民陪审员莫辉玩起了顶竹杠的游戏。

“这个是跳竹竿舞的用具,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两条大毛竹作垫架,垫架上横放八根小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说起瑶族文化传统,莫老的话闸子就再也收不住了,从体育项目到婚丧嫁娶的礼仪,都解释得一清二楚,为干警们熟知瑶胞的风俗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会瑶族语言有利于法官与瑶族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好地了解老百姓的诉讼心理、传统文化、思维习惯、民风民俗,拉近了法官干警与老百姓的距离,对做好民族地区的稳定工作很有帮助。”张勇院长评价道。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王旭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