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4-04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时评 >> 正文
人民时评:遏制非法强拆当坚守法治底线
时间:2016-07-14 09:39:01    作者:王石川    来源:人民网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法治建设也是一场疏浚工程,时时事事把握住“法治的精神”,才能实实在在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

      

备受关注的长沙市岳麓区强拆事件,有了新进展。7月12日晚间,长沙市政府发布情况通报,包括岳麓区区委书记、区长在内的23名官员被追责,4名工作人员涉嫌过失致人死亡,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对于这一强拆事件,情况通报说得很清楚,这是一起“为在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安置房,茶子山村村民代表大会违反法律规定作出强制拆除房屋的决议,观沙岭街道办事处应茶子山村村委会的请求组织实施非法拆除房屋,在房屋拆除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的责任事故”。此事经媒体曝光后,长沙市迅速行动,调查事实、依规问责,努力还死者一个公道,彰显了应有的法治意识与法治方式。

早在2011年,“新拆迁条例”即正式实施,该条例的显著进步体现在,用司法强拆取代行政强拆。条例规定,“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这一条例规范了拆迁行为,对于保护被拆迁者的利益,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也要看到,在少数地方,尤其是直接进行拆迁的基层政府和相关机构,仍然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茶子山村委会与观沙岭街道办事处的行为造成恶果,也正是因为背离了法律的规范,背弃了法治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一说到拆迁,我们常常想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和平安拆迁。在拆迁的前置词中,依法无疑是重中之重。只有“依法”,才有和谐和平安拆迁。故此,将拆迁纳入法治轨道,本是法治时代的基本常识。但从一些强拆事件看,少数干部仍然缺乏法治思维,或者知法犯法,只要效率不要效果,只要看得见的政绩,忽略看不见的“政疾”。

建设法治政府,各级干部责无旁贷。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应该先问自己有没有铭记职权法定,有没有遵循法定程序,有没有捍卫法律规则。关键之处在于,需要把法治意识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不能于己有利时就用法,于己不利时就放弃法律;也不能推动工作容易时就守法,推动工作艰难时就违法。现实工作中,固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以法律来规范,但需要时时事事把握住“法治的精神”,才能实实在在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

法治政府的建设,离不开依法治国的大背景。当前,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也前所未有,这更需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让法治成为全体国民的信仰。在拆迁中,如果被拆迁对象和政府部门互相猜疑,我怀疑你不安好心,你怀疑我不知好歹;我信奉“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迷信“霸王硬上弓”,最终难免激化矛盾。不漫天要价,不乱开口子,严格守住法治底线,这是遏制强拆带来悲剧的必由之路。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法治建设也是一场疏浚工程,要将有碍于法治进程的杂草污泥挖掉,将污染法治源头的落伍思维清掉。法治建设的过程,就是规范权力、保障权利的过程,也是塑造全民法治信仰的过程,当法治在每个公民心中成为神圣的图腾,非法强拆乱象才会逐渐消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