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1-02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简讯 >> 正文
“晒”出来的自信与公信
——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工作纪实
时间:2016-11-01 09:03:09    作者:罗书臻    来源:人民法院报

“今日新增18539篇,文书总量22272596篇,访问总量3341113635次”,打开中国裁判文书网,网页正中的一组数据不停地跳动着,每隔几秒钟就更新一次,在其上方,红色背景下,“开放、动态、透明、便民”八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

建立中国裁判文书网,推动裁判文书全面在互联网公开,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认真履行法律职责的重要举措。网“晒”裁判文书,体现了司法自信,也提升了司法公信。

司法公开“关键一步”

“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发展成为全球体量最大、最有影响的裁判文书网。”

今年8月30日,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座谈会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在座谈会上,周强院长郑重宣告。

时间回溯到2013年7月1日。那一天,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上线,最高人民法院率先公布第一批裁判文书,标志着裁判文书公开工作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半年之后,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正式生效实施,按照该规定,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将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

中国裁判文书网从上线伊始,就受到全社会的强烈关注,“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看似司法透明的一小步,但在中国司法发展进程中,却是不折不扣的一大步。”有媒体这样评论。

“裁判文书上网之后,对于普通的社会公众而言,只要通过简单的互联网设备,就可以获取和查看裁判文书的全文,了解相关信息。”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廖诗评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表示,裁判文书上网制度对于法官提高业务素质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裁判文书公开后,受到社会公众和法学专家学者的审阅、评判和监督,有利于促进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和法官审判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提升司法公信力。”在今年8月30日的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座谈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智能化”驱动法律进步

“裁判文书网宇宙性改版啦!操作界面完成了超级智能的升级,关键是:免费!上传速度最快!来源最权威!”

2015年12月,天津国浩律师事务所的曹会杰律师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中国裁判文书网使用“攻略”,被法律圈的人士广泛转发。

2015年12月15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全新改版上线,新版中国裁判文书网围绕“内容权威、技术先进”两大重点,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提供主动式智能化检索服务,还提供了蒙、藏、维、朝鲜和哈萨克等语种文书的浏览和下载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和专业用户对裁判文书的多样化需求。

针对改版后的中国裁判文书网,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的郑玮律师也写了一篇“深度评测”,从五个方面挖掘了裁判文书网的“隐藏功能”,他表示,要对裁判文书网的运营者致敬,认为裁判文书网是在互联网时代下,用技术驱动着法律的进步。

“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进一步改进裁判文书网的功能,使查询、检索更加便利,服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在8月30日的座谈会上,周强院长强调。

实现“全覆盖” 公开有创新

“excel表数据自动比对方法怎么用?”“不上网公开的裁判文书有哪些类型?”……

在一个叫作“全省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微信群里,大家正在热火朝天地交流着,这是吉林高院为了加强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所建的一个群,成员是全省各级法院具体负责裁判文书上网的工作人员。

据了解,为做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吉林高院创造性地开展了 “双百”核查工作,即符合公开条件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100%公开”,不符合公开条件的裁判文书,在吉林法院司法公开网对案件类型、文书名称、案号、承办法官、不公开理由等“100%公示”,倾力打造裁判文书上网的“吉林样本”。

为了推动全国法院不断加大裁判文书公开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每季度通报全国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情况的制度,确保公开工作平稳推进。截至2015年6月底,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实现了全国法院全覆盖、案件类型全覆盖和办案法官全覆盖。

各地法院还不断创新裁判文书公开措施,不断提高裁判文书质量。湖南高院外聘高校法学院等第三方社会力量对上网裁判文书进行评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将评查报告、裁判文书制作的技术规范发到各级法院进行学习与讲评。浙江高院细化了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的范围,完善了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工作流程,包括上网的时间节点、技术处理、操作步骤、更换撤回等。重庆高院建立文书上网提示机制,确保上网文书的全面性,并在文书制作程序中加入一键纠错、刑期计算、诉讼费、赔偿金计算等功能,增强文书制作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