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细沙唤“回归”
山东郯城法院心理介入失足少年帮教工作侧记
时间:2016-12-22 16:21:23 作者:徐西江 来源:山东省郯城县人民法院
12月22日,山东省郯城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心理辅导室内,一群十七八岁的被判处缓刑的失足少年围坐在一起进行沙盘游戏——在一方洁白柔软的细沙上,用形形色色的各种小摆件设计着自己的心灵世界。一旁的少审法官和特邀而来的心理辅导师针对这些“作品”一一点评、娓娓道来。随着游戏的深入,少年们慢慢敞开了心扉:沉默不语的打开了话匣子,桀骜不驯的流下了眼泪,悲伤忧郁的舒展了眉头……这是该院引入心理介入措施帮教失足少年的一个小镜头。 郯城县法院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创新失足未成年人回访帮教措施,积极引入心理疏导——引导——辅导机制,着力提高帮教效率和质量,引导判处缓刑的失足未成年人放下“包袱”,向善向美,早日“回归”。 一盘细沙,一架子各式各样的物件造型,加上法官和沙盘游戏师的关注与投入,失足少年的自由表现与创造,这就构成了沙盘游戏的最基本要素!而就在这简易的设置中,少年们把一些内心冲突和不良情绪无意识地释放和投射在沙盘中,内心的世界得以呈现,心灵的充实与发展,治愈与转化也获得了可能。该院专门邀请临沂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和县医院心理咨询师参与对缓刑少年的回访帮教活动。通过每个月一次的集体回访和集体沙盘游戏治疗活动,营造出少年们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进而促进他们因犯罪导致的内心冲突、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在轻松自由的沙盘游戏中得以化解和疗愈。 全国青少年维权先进个人、该院少年法庭庭长徐丽不无自豪地说:“看似不起眼的沙盘游戏,却让这些失足少年们消除了戒心,焕发了童心,树立了信心。自从引入心理介入机制,我们的帮教工作事半功倍,辖区青少年重新犯罪率连续五年都是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真的很好。” 系列特色回访活动的开展,促使缓刑少年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反省自己,坚定了他们不断完善自己心性的信心。在一次游戏快要结束的时候,一直沉默寡言的寻衅滋事案少年小刚忽然泪流满面地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真诚地向同案小文表达了自己因纠集小文犯罪而产生的深深歉意。他深刻认识到是自己无知的行为伤害了他人,也连累了小文,希望得到小文的原谅,仍然能够做一如当初的好朋友。一度因此反目的两兄弟当场冰释前嫌,表示一定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改造。一席话令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在沙盘游戏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通过耐心细致的专业解读,引导缓刑少年们坚持本心,学会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并鼓励他们尽快走出心灵的阴霾,以真诚之心去创造正能量的人生。 有一次,该院组织开展沙盘游戏集体活动,恰逢失足少年小徐生日。少审法官精心准备了生日蛋糕,活动结束后大家集体为他庆祝生日。事先毫不知情的小李深感意外和惊喜,生日歌响起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小李说自从父母离婚,已经五年没有人给他过生日了。他表示今后一定听法官阿姨的话,好好改造,不会再走错一步。 为了巩固沙盘游戏的效果,无缝隙地把心理疏导渗透到失足少年的心灵深处,该院少审法官发起建立了一个名叫“阳光、沙滩、海岸”的微信群。在这个群里,两名心理咨询师是主角,两名少审法官和18名失足少年是成员。这个群建立后,法官和心理咨询师有针对性地发布“心灵鸡汤”,积极灌输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取向,很快就营造成了孩子们的心灵家园:谁在工作生活和改造中遇到了困惑与迷茫,心理咨询师会十分专业地帮助分析、排解,指点迷津;谁有了心得体会和点滴进步,群友们都会肯定、鼓励、分享;一些甚至不愿和父母家人沟通的心里话,少年们也会在群里与法官阿姨和心理老师进行交流……这个微信群始终酝酿着弃恶从善、遵法守纪的积极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着“回归”的信号。 “‘沙盘游戏’是打开失足少年心门的金钥匙,也是实现心灵沟通、达到帮教效果的桥梁,心理介入能有效帮助失足少年放松自我,正视现实,加快改造,回归社会。” 郯城县法院院长王冠龙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 关注《中国审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