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真诚感化群众 尽显司法柔情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民事审判二团队主审法官
时间:2017-02-21 15:22:33 来源:中国审判网
【推荐理由】 高燕,女,汉族,1982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现任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民事审判二团队主审法官。 高燕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奋战在审判第一线,十余年如一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固守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坚守“廉洁、严谨、务实、奉献”工作信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辛勤工作,专业素质精深,工作作风优良,廉洁自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法律的敬仰和忠诚;她耐心细致化调解纠纷,殚精竭虑化解矛盾。高燕以其勤勉的作风、为民的情怀和坚守的付出,获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和信任,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赞誉。 高燕同志曾荣立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被授予“贵阳市花溪区政法工作先进个人”、“花溪区优秀共产党员”、“花溪区法院优秀法官”“花溪区法院民事调解标兵”等荣誉称号,在多次年终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该同志所带领的团队也多次被评为花溪区法院先进团队。 【办案故事】 真诚感化群众 尽显司法柔情 一位著名的大法官曾经说过:“当我回头看看世界上的各种职业时,只有法官的职业让我心动和感激,她有智者的渊博,有上帝的仁爱,有父亲的慈祥。我选择了法官职业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事。” 怀着对法官职业的敬仰,2015年12月高燕进入花溪法院工作,在审判一线度过了12个春秋,她从一名书记员逐渐成长为一名为民、爱民、亲民的人民法官。她独立承办或协助办理了各类民商事和刑事案件共计3000余件,为了使每一起纠纷都能够案结事了,高燕在坚持公正的同时,更注重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去化解矛盾。她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从来没有畏难情绪,为切实了解案情,经常冒着寒风深入田间地头,顶着烈日与当事人面对面的沟通,为促成纠纷的解决不辞辛劳。 图为高燕对一起合同纠纷案件进行阅卷。 多年的审判工作中,高燕始终做到用“心”办案。她常说当事人到法院来都带着情绪、心怀忐忑,如果法官对当事人缺乏耐心和尊重,将更加激化矛盾。因此她在处理案件时总是耐心倾听当事人和律师的意见,将调解贯穿案件始终,运用随到随调,先背靠背再面对面调,庭前调、庭中调、庭后调、一案多调,主审法官和法官助理分别调等多种调解方式,无数次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让剑拔弩张的当事人握手言和。在2015年办理的一件身体权纠纷案件中,原、被告双方系一母同胞的亲姐妹,因为妹妹将姐姐打伤经派出所协调未果,姐姐向法院提起了诉讼,针对这起棘手的案件,她反复阅读卷宗以求找到引发双方大打出手进而对薄公堂的根源,如何平息双方的怒火,将双方引导到正常的审理程序中来?带着这样的疑问,她没有选择简单开庭了事,而是在开庭当天组织双方先行调解,并通知了姐妹二人的父母到庭,在高燕多次不耐其烦的劝导和二人父母的规劝后,姐妹二人通过倾诉,情绪慢慢从激动、愤怒趋于平静、稳定。高燕趁机将双方拉到一起坐下,从亲情、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入手,以真情唤醒她们的姐妹亲情,两人逐渐消除彼此的隔阂,道出了双方真正的矛盾是毗邻大门的进出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后,她当即决定和原被告一起到二人家中查勘,并在现场组织双方调解,为双方划分行走区域,确定调解方案,最终取得了双方的一致认可,被告当天就向原告支付了赔偿款,姐妹二人相互表达了歉意。调解结束后,原被告的母亲感慨地对高燕说:“高法官,谢谢你让她们两姐妹和好,挽救了我们一家人的亲情!”。类似案件的处理还有很多,高燕总是希望在坚持公正的同时,能给当事人带来更多的司法人文关怀。 高燕所在的花溪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团队主要办理商事案件,因此大量的疑难复杂案件都落在高燕的手中,但她毫无怨言,加班加点,每天来的早,走的晚,只为能从厚厚的卷宗中找到裁判的突破口。工作上,她务实求真,判案忠于事实和证据,敢于较真,用自己的行动维护司法权威和法官形象。在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作为外省企业的原告担心法院偏袒本地国企的被告,但是高燕敢于较真,反复核实事实和证据,适时释法答疑,原告的疑虑逐渐打消,最终判决被告败诉。但在宣判时,来自北京的被告律师感慨地说:“虽然我们败诉了,但是通过这个案件我看到了贵州法官的专业、敬业,贵州虽经济落后但执法理念绝不落后!”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高燕没有鲜花与掌声,唯有忠诚和担当,凭着对法律的敬仰,对公正的追求,对事业的热爱,对百姓的真情,她默默地把青春和热血奉献在繁忙的工作中,把公平正义彰显在每一个案件里,把人民法官的铮铮誓言展示在行动上,把司法关怀落实到百姓心坎上,谱写出一曲新时期人民法官的司法为民之歌。 关注《中国审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