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体制改革砥砺前行结硕果
时间:2017-07-10 09:04:23 作者:蔡长春 来源:法制网
司法体制改革是一场气势恢弘的改革,也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敢“涉险滩”、啃“硬骨头”、破解难题,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转眼间,此轮司法体制改革至今已逾三载光阴,三载间的苦心耕耘、砥砺前行,写就了一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成绩单,一大批改革硕果早已挂满枝头。 顶层设计建起指路灯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事实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强烈信号,早在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上就已经明确发出。 一年后的2013年11月,“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跻身十八届三中全会宏伟规划,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 2014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制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整个司法体制改革蓝图绘就。在中央全力推动的190项重大改革中,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就多达84项,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 2014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北京召开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牢固树立改革大局观,把注重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结合好,凝聚共识、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之路。 从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到2015年在上海召开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再到2016年在吉林长春召开的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试点启动以来,中央政法委已连续三年召开推进会,推动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一次次会议的召开,一项项任务的部署,都在努力把蓝图变成具体可行的方案、再把方案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四项改革全面落地生根 顶层设计部署紧锣密鼓,司法改革实践也渐入佳境。 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四项改革是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石,牵一发而动全身。 按照中央关于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的要求,中央政法委同中央政法单位、有关地方党委反复协商,2014年6月率先在东、中、西部选择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贵州、青海7个省市启动首批试点。 在第一批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5月,江苏、福建、重庆、内蒙古、宁夏等第二批11个试点省份全面启动;2015年12月9日,中央批准在全国普遍开展司法体制改革试点。 三年多时间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时至今日,四项改革任务已在全国普遍落地生根。 司法的公正、廉洁和高效,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因此,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无疑是此次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是实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的核心与重点任务,但因其是对司法人员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触动了许多人的“奶酪”,也被视为此轮司法改革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江苏法院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不搞论资排辈、迁就照顾,以最贴近审判工作实际、最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方式进行考试、考核与考评工作,确保了最优秀的法官入额。 上海建立法官检察官员额退出及增补机制,考核不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将退出员额,由此打破了“入额终身制”,让员额能上能下,有进有出。 司法责任制改革对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被视为司法改革的“牛鼻子”。只有构建权责统一的法官检察官司法责任制,将司法权真正放给法官检察官,才能保障“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目标的落实到位,实现公正司法。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通过大部制改革“拆庙减官”,对影响制约检察权公正高效运行的问题进行“清障式”梳理,“一揽子”破解难点,将原来34个局(处室)大胆整合为“九部一委”,责权更加明晰,中间层级减少,办案流程简化,改变了过去“决者不查,查者不决”的情况。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于2015年1月以来,探索推行了“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办案团队运行模式,遴选出30名员额法官组建了20个办案团队,形成了年龄和学历结构更加合理的精干队伍。去年一年,该院共收案8236件,审执结7935件,结案率达96.35%。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通过繁简分流实现专业化审判,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剥离审判辅助事务,以智能化建设拓展司法资源等改革举措,让全院上下高效运行,审判质量与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构建权责对应统一的法官检察官司法责任制,是确保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公正司法的必要制度保障。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了《广东省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完善审判责任制改革试点方案》,开出了“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法官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错案如何追责等一目了然。 “改革前,我是包打天下的‘大厨’,切菜、洗菜、炒菜、端菜什么都做。”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检察院公诉局主任检察官李梅梅说,“改革后,检察官助理负责初审案件、摘录证据、核实身份信息等;书记员负责填写、打印法律文书,归档案卷;我只需要专心办案,把案件办成精品。” 完善职业保障,让法官检察官活得更体面“不为五斗米折腰”;探索建立省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司法机关财物机制,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提供可靠保障……随着四项改革任务的逐步落地生根,85%以上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广大政法干警要办案、办好案的积极性责任心显著增强,法官检察官普遍感到干劲比以前更足了,职业尊荣感比以前更强了。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 今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从侦查、起诉、辩护、审判等方面明确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和排除程序,切实防范冤错案产生。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就是要发挥好审判尤其是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重要作用,确保侦查、起诉、审判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陈满案……随着法槌落下,一批冤错案陆续被纠正。 近日,备受关注的于欢故意伤害案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相比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二审虽然同样定为故意伤害罪,却依法改判有期徒刑5年,让公众切实感受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句话的真实分量。 去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决定,确定在北京等18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专家认为,作为一项诉讼制度,认罪认罚从宽体现了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 人们看到,在推进诉讼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司法机关步伐坚定,铿锵有力。 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命案等重大案件全程录音录像制度,促使办案人员规范取证。 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审前主导和过滤作用,探索建立重大疑难案件侦查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建议制度。 人民法院健全落实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推动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有效防范和及时纠正机制。 司法行政机关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在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同时,划定律师行为“红线”,强化律师行业自律。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法院已纠正重大刑事冤错案34件。2013年至2016年,各级法院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无罪,依法保障无罪者不受追究。 科技创新破解改革难题 司法体制改革与技术手段创新相辅相成,改革带动了创新发展,创新则解决了改革中的各种难题。 伴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一场政法系统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近年来,基层法院案件数量大幅增长,案件类型更加多样,处理难度越来越大,案多人少矛盾越来越突出。 2013年,刘国珑刚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法院工作,当年他结了130件案子,三年后这个数字增长到230件,最忙的时候他甚至一晚要连写五六份判决书。 刘国珑只是众多基层法官高压工作的一个缩影。对此,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6年5月试点推出了智能审判支持系统,刘国珑成了智能审判支持系统最早的一批试用者。 启用智审系统之后,法官们只要把纸质卷宗扫描进系统,电子卷宗即可自动生成,软件将对卷宗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编辑,然后一键生成应诉通知书等上百种制式法律文书。如此一来,刘国珑完成一份判决书的时间缩短至十几分钟,智审系统至少减少了法官30%以上的案头工作。 长期以来,法院的庭审工作一直受到书记员记录速度的制约。对此,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尝试在庭审中使用语音识别技术,通过上千个庭审应用,庭审笔录的完整度接近100%,庭审时间平均缩短20%至30%。 苏州法院还积极探索智慧审判苏州模式,重点搭建了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庭审语音智能转写、电子质证随讲随翻等8个平台。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王敏远在参观后说:“通过科技手段辅助和服务法官办案,大幅提高了审判效率,让法官将主要精力放在审和判上,促进了司法公正。” 犯罪嫌疑人被带入办案中心,戴上智能手环,其在办案中心的活动轨迹全程网上记载、流转、监督;信息采集区,对嫌疑人身高体重、指纹足迹、DNA等一站式、标准化采集,自动推送后台大数据分析比对…… 以前,由于缺乏统一适用的证据标准,导致证据收集方式不合规、关键性证据缺失、证据存在瑕疵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办案质效。 贵州省贵阳市打造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按照审判对证据的标准制定了操作性强、统一适用的批准逮捕和移送审查起诉证据指引,确保公检法在同一个证据标准下办案。 通过大数据办案系统,贵阳公检法不仅实现了信息网上传输和数据共享,提升了办案效率,还通过编织“数据铁笼”,变人工监督为数据监督、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粗放监督为精准监督。 司法为民让群众有获得感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司法体制改革正在从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制约司法能力、影响司法公信的环节入手,使改革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 改革成效究竟怎么样,归根结底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衡量。 “如今立案方便多了,只要材料齐全,法官当场就给登记立案。”立案登记制改革后,陕西省西安市民任先生只用十来分钟便在法院办完了登记手续,让他倍感舒心。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法院收到一面写有“能调善解,高效为民”八个大字的锦旗。该院通过创新引入公证力量多方位参与协助法院工作,实现了法院在调解、送达等工作领域的全面提质增效,高效圆满地解决了76起系列物业费纠纷案,来送锦旗的厦门市某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一个劲儿地道谢。 为方便群众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第一、第二巡回法庭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增设4个巡回法庭,“家门口的最高法院”让司法更便民,诉讼更高效,办案更公正,社会各界赞誉不断。 全国法院打响破解执行难攻坚战,让老百姓不再“赢了官司输了钱”。一大批“老赖”被限制购买飞机票、担任各类企业高管,既加速了执行难问题破解,又促进了诚信社会建设。 小举措连着大民心。打开手机“百度地图”,点击“百度检察地图”中的“检察官徽章(检徽)”标志,全国四级检察机关3000多个检察院的精准定位、职能介绍、联系电话等一目了然。这项“让数据多跑腿,让百姓少跑腿”的检务公开举措广获群众点赞。 “黑户”难、办证难、车检难……曾几何时,群众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到诸多民生领域困难,如今在深化公安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难题正在一一迎刃而解。 公安机关推出户籍制度、身份证异地办理、跨省缴纳交通违法罚款等一大批带有标志性意义的“放管服”改革措施,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满。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我们坚信,在全国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的“红利”正在集中释放,公平正义的阳光必将照进每个人的心田。 关注《中国审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