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仪:化作春泥更护花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副庭长
时间:2017-02-21 14:53:05 来源:中国审判网
【推荐理由】 陈海仪,女,汉族,1973年11月出生,中山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获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现任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副庭长。 陈海仪同志长期奋战在审判第一线,二十年如一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专业素质精深,工作作风优良。她关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着力加强对未成年犯的帮教矫治及问题家庭青少年的帮扶教育。牵头制定了涉少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制度,参与涉少案件社会观护制度、心理干预制度及心理测评基地、帮教基地的建立,挽救并扶助了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她以勤勉的作风、为民的情怀和坚守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赞誉,多次收到感谢信和锦旗。 陈海仪同志曾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一次荣立一等功,多次被授予全市法院“办案标兵”、“办案能手”、“十佳法官”,全省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广州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青少年法律学校优秀法制辅导员等荣誉称号,2015年4月被广东省总工会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2016年3月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 【办案故事】 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育为主并非不惩罚、轻惩罚,而应该是以教育为最终落脚点的依法审判,不偏不倚的定罪量刑,公平正义的判决。”这是从事少年家事审判工作近20年的陈海仪,一直秉承的审判理念。 担任法官以来,陈海仪先后审理了4000多宗案件,其中约八成涉及到青少年。她常常说:“我更希望通过审判工作的延伸,使社会获得哪怕一丁点儿的进步。”“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与引导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相结合,不枉辛苦一番。” 2005年10月26日晚上,熟睡中的小青被母亲陈某拿刀割掉了双耳。割完后,陈某将耳朵冲入厕所,然后打电话给在外开夜班出租车的丈夫,让他送女儿就医。随后,陈某静静坐在家里,等候民警到来。 原来,因母女不和,母亲陈某认为女儿小青平时行为叛逆,有不良习惯且屡教不改,遂决定以这种方式教育平日“左耳进右耳出”的女儿。然而法不容情。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六年。陈某认为量刑过重,上诉到广州中院。 接到案件后,陈海仪先与社工一起,深入小青的家中探访。她了解到,小青一家在花都居住多年,父亲在外开出租车,收入尚可,文化水平不高的陈某则在家中照顾小青姐弟两人。陈某从小被父母打骂长大,因而也认为小孩就是要给点教训才肯听话。可是小青却不愿听她的话,小青的弟弟也有点叛逆,常流连于网吧。案件二审改判陈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这件案子,实际上背负了很大压力。”时至今日,她回首该案时仍“心有余悸”。她说,当时社会舆论对改判有很大争议,认为改判对涉案母亲来说过于宽松,达不到惩罚目的。但在二审判决前夕,小青的表现让陈海仪法官感动——她向法庭求情,称已“原谅了妈妈”,希望法庭判缓刑。 “这个家庭,如果少了母亲,定会分崩离析。如果男方再娶,孩子在遭受家庭变故后,又要接受一个继母,心理上恐怕雪上加霜。”怀抱这样的想法,陈海仪与社工一起,多次找当地司法所和派出所沟通。后来,当地同意对这个家庭进行监管。种种因素促成了案件改判。 惩罚并不意味着解决了问题,教育和挽救才善莫大焉。数年过去,接受造耳手术后的小青看上去与常人无异,也有了工作和恋人。小青的爸爸则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当年的改判缓刑,这个家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图为陈海仪法官到省未成年人管教所(少管所)与少年犯谈心、送学习用品。 陈海仪法官深知“教育、感化与挽救”的魅力。每当看到失足滑入犯罪泥沼的孩子,她总想拉他们一把,让他们“浪子回头”,实现人生的“逆袭”。多年来,陈海仪法官帮教的未成年罪犯中先后有30多人考入大学,300多人升入高中、中职院校就读,他们的命运都因陈海仪而改变。 高中生小毛,由于缺少关爱,被社会不良青年拉拢参加了犯罪组织。陈海仪法官一次次走访学校,并到小毛家中与其父亲、外婆谈心,还冒着被投诉信访的风险,立下监管保证书,最终小毛被判缓刑。在缓刑期间,小毛勤奋上进,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不需要给我打马赛克,你们可以把我的样子放到电视上,我愿意用真实面容告诉大家,法院虽然判了我,但我知道错了,愿意接受帮助。我现在已经从一个走了错路的人,成为走上光明道路的人。”这是媒体采访曾经的少年犯小巴时,他对采访者说的话。 原来,小巴犯罪后,陈海仪对他判了实刑。小巴在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期间,陈海仪常前往对他进行帮教,并解释了不给他判缓刑的原因:“是可以改判缓刑,但因家庭原因,我们觉得判缓刑极有可能导致再犯罪。”判后,陈海仪决定重点关注小巴,并一直跟踪他的服刑情况。小巴刑满释放后,陈海仪还帮他找工作。现在,小巴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并且“发展得很好”,成家立业后也有了孩子。 坚持最为可贵,而细节最能见人心。陈海仪法官在第一次获评广州市劳动模范公示期间,曾接到一个电话。电话中,一位母亲对她说:“陈法官,我觉得你实至名归。”原来,这位母亲是陈海仪曾审判并帮教过的一位少年犯的妈妈,一直留着陈海仪法官的电话。当她看到公示后激动地打来电话说:有个法官始终在帮她儿子,这个法官获得这个荣誉,她内心特别感动。挂断电话,陈海仪感受到了当法官的荣誉感,并决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法治温暖。 关注《中国审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