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宫雪 费文彬 桂西 在南宁市江南区的金沙大道,早高峰时段的公交站台人头攒动、车流如注。这本是各地市民都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在南宁却有些许不同:往来于此的公交车车身背后,都张贴着一封公开信,红底白字,赫然醒目。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克向全社会发出的《关于我区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封公开信》,真挚的言语彰显了广西法院攻坚执行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向社会展现了人民法院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新形象。 这只是广西法院全力奋战执行工作的一个细微之处。早在2012年7月,广西高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全国首批试点执行指挥中心建设的两个高院之一。5年多来,广西法院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庄严承诺,打响了破解执行难的攻坚战。 在推进落实各项具体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广西法院坚持推行“党委政法委领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人民法院依法主办”的模式,逐步建成了覆盖全国范围以及各种财产形式的执行查控体系,总结了网络查控、审执分离、繁简分流等执行经验,执行办案质效大幅提高,进一步打通了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广西高院计划在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实现广西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目标,力争在全国率先破解执行难问题。 信息技术支撑践行“智慧执行”理念 由于拖欠借款和货款,北海市的王某“惹”上了3起官司,涉及金额达332万多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他多次以没有财产为由拒不履行,甚至玩起了“躲猫猫”。 2016年5月28日,北海市银海区人民法院根据“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反馈,发现王某有1栋别墅和3辆名车。第二天,干警们赶到王某家中对其实施拘留并处以罚款。 “没想到法院‘动真格’了。”面对此景,王某当场拿出了18万元现金来履行前两案的债务,并对第三案还款20万元,承诺在11月前将余款和罚款清偿完毕。在当天的执行现场,王某签下了担保书。 “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是广西法院有效破解执行难的“利器”。为改变过去“两个法官、一台车、四处找”的落后执行方式,广西法院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智慧执行”理念,掀起了一场提升执行信息化水平的变革。 依托已经建成的执行指挥中心,广西法院将破解执行难的突破口瞄准执行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的落地应用。目前,该系统已经实现对被执行人关于车辆、工商登记、税务等12类政务信息的网络查询以及广西65家银行存款的全覆盖查询。此外,针对财产查控、财产变价、案款分配与发还等阶段易发多发的风险点,广西高院执行局梳理出了执行流程中的116个关键节点,通过执行办案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2017年8月8日,随着财务人员点击完成发放按钮,玉林市兴业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涉案标的达180多万元的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划上了圆满的执结句号。 案件能够快速“执行得了”,得益于兴业法院案款管理系统的变革—“一案一账户”的使用。该案的承办法官在接到有案款入账的信息后,立即进入执行案款管理系统,页面显示诉讼费、执行费、执行案款都已到账,分门别类,一目了然。从承办人在线填写金额等各项信息,到财务部门在审批完成后向银行发出指令,再到银行收到指令后向当事人提供账户汇款,整个发放过程不到10分钟。 在玉林法院,上述这一幕已经成为了执行工作的常态。“以前,执行法官为了查询某笔款项是否已经执行到账,需要自己跑去财务室。如果碰上案号及相关信息标识不清,还需要联系银行及被执行人,才能确定该执行款是否执行到账。”说起“一案一账号”,玉林市陆川县人民法院的一位执行法官感触颇深,“现在有了案款管理系统,真是方便多了!” 2017年6月,陆川法院与中国农业银行陆川县支行合作,启用了“一案一账户”执行案款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法院审判信息管理系统和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可以在网上对每起案件执行款的收支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和操作。 2017年8月24日,一个特别的“拍卖会”全程通过“淘宝网”进行,引发了上万网友围观。 这是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的一次网络司法拍卖。8月10日,法官在法院官方微信、微博上发布了拍卖资讯,迅速引发了一轮转载、阅读热潮。8月17日,法官组织集中看样,吸引了很多有意购买者前来。8月24日上午10点,一套位于南宁市民族大道某小区的房屋以97万元的价格起拍,拍卖正式开始。拍卖全程吸引了14722人围观,并在28名事先报名成功的竞拍者中间进行了95轮激烈竞价。到第二天上午10点21分,整个拍卖延时了27次,最终以超出起拍价108万的价格成交。 “这样的热度,这样的成效,都是传统司法拍卖无法比拟的。”负责此次网络司法拍卖的法官廖龙佩感慨地说。 这样的“拍卖会”在广西多数法院已经成为现实。法官们提前在网上制作并发布拍卖公告、拍卖须知及标的物介绍,竞拍者只需动动手指,足不出户便可快速全面地获知拍卖信息,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并交纳相应的保证金后,即可参与网络司法拍卖活动。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在线一览拍卖全程,法官们通过电脑便可监控各个环节。 2017年4月19日上午10点,随着司法拍卖网页的竞价倒计时结束,被执行人李某、庞某名下的两套房产最终以201.76万元的价格成交,超出了起拍价10.52%。至此,贵港市覃塘区人民法院的首次网络司法拍卖顺利完成。覃塘法院院长黄敏开表示,该院将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确保网络司法拍卖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助力解决执行难。 与传统的拍卖方式相比,网络司法拍卖具有信息覆盖范围广、潜在竞买人数量大、成本低廉、溢价率高、高效便捷等优势,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暗箱操作和内幕交易的现象,让司法拍卖更加公开透明。 2017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网启用了网络司法拍卖模块。截至6月20日,广西法院共向“淘宝”“京东”等五大司法网络平台推送了929件拍品,成交金额为1.7039亿元,平均溢价率为23.64%,为当事人节约了583.39万元佣金。 强化创新驱动探索机制体制改革 在距离广西近400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8月的骄阳似火。当地甘泉堡经济开发区的一处厂区铁门紧锁,门内两条凶神恶煞的藏獒正向外狂吠。 “开始执行!”随着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张斌的一声令下,该院这次远赴新疆的强制执行行动拉开了序幕。经过一天半的时间,厂区内的78台挖掘机被顺利吊装并运到指定停放地点,被执行人价值约2000万元的两处房产和两块土地被依法查封。 “这是玉林法院近年来执行现场最远、一次性强制扣押财产最多的执行行动,有力地打击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的嚣张气焰,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玉林中院院长刘拥建说。 
>>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将车辆交付给买受人 强有力的执行行动离不开专业精干的执行队伍。据介绍,玉林中院积极推行审执分离改革,于2016年在广西法院率先设立了执行裁判庭和法警执行大队。玉林中院执行局内设综合科、执行第一庭、执行第二庭,机构职责分工明确,执行资源配置合理。在玉林市的7家基层法院,2016年6月前已经全部完成了执行局内设机构、司法警察执行中队、执行裁判庭的增设调整。通过调整和充实,玉林两级法院的执行干警占比已经达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执行人员占玉林法院在编干警的15.17%。 破解执行难,大力推进审执分离改革是重要手段之一。201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确立广西高院作为审判权与执行权分离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目前,广西高院已经设立了独立的执行裁判庭,调整了执行局内设机构,增设了司法警察执行支队,建立了警务化执行实施队伍,完成了审执分离改革机构和人员调整。 “我们组建的一千个执行团队将奔赴一线办案,带头攻克大案难案,向执行难全面开战。”在广西高院2016年11月9日举办的“组建千个执行团队破解大案难案”活动中,黄克院长的言语铿锵有力。 此次活动中,广西高院首批108名员额法官带领组建的108个执行团队首先赶赴各个基层督导执行办案,实行由特定团队负责特定案件的“包案制”,重点督导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等情况,清理执行涉民生、土地、党政机关、金融、长期信访、长期未结这6类疑难、复杂、影响重大的案件。经过深入实践,广西法院共组建了1073个执行团队,形成了“执行团队+N”的办案模式。 由法官带队组织千个执行团队下基层,用团队方式来完成执行案件,这是广西法院破解执行难问题的又一创新探索。 敢于尝试、主动创新是广西法院开展执行工作的一贯风格。除了试点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和审执分离改革,广西各级法院不断积极探索执行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贡献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实践和创新智慧。 广西高院执行局研究出台了《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指导意见》,探索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推广“案件分类”“繁简分流”的执行工作新模式,实现了简案速执、繁案精办。 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法院推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立案法官根据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和线索进行初次分流,执行庭根据财产查询情况进行精确分流。两次分流后,案件进入简易执行、普通执行和执行裁决3个阶段。 百色市平果县人民法院推行“小额速执”制度,对标的额在1万元及以下的执行案件,立案后3个工作日内移送执行局,执行局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录入、文书送达并组织当事人开展工作,确保案件在1个月内执结。 与此同时,广西法院从现实出发,因地制宜,推出了各类针对性强的执行举措。在城市社区,试行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信息化送达方式,探索尝试对网上理财产品实行强制执行,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支付宝”账户;在山区村屯,依托便民服务站和联系点,解决“送达难,找人难,执行难”等问题;在企业厂区,探索执行与破产程序相衔接,促进一些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依法破产,消化滞留在人民法院的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 专项行动发力“百日清案”攻坚见效 2017年8月25日凌晨5点,天色未亮,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内灯火通明。随着桂林中院副院长张德生通过远程视频指挥系统向桂林17个基层法院下达指令,一场旨在严厉打击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律义务、规避执行的“秋季行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半小时后,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法院的执行人员来到了一名被执行人的家中。早在5年前,这名被执行人向人借款2万元,败诉之后也没有自觉履行还款义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这位被执行人仍拒不还钱。此次“秋季行动”中,他被法院列入了被执行人名单。 行动当天,桂林法院共出动了471名干警,公安、检察部门出动了52名警力予以配合,2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现场监督执行过程。据统计,此次行动共拘传157人,拘留被执行人72名,执结案件42起。其中,63名被执行人在拘传后立即履行债务188.6万元、分期履行债务418.09万元。 2017年是广西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之年、见效之年。广西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第一批“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验收省区,“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继广西法院2016年组织开展了两次“执行月”专项活动之后,以桂林中院“秋季行动”为代表的新一轮执行专项行动,再次掀起了雷霆万钧的“执行风暴”。 2017年11月11日凌晨6点,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法院的执行局干警们集结开展“城袭7号”专项执行行动,启动了该院的“双十一”专场执行。此次行动共对21起案件进行统一执行,截至当天行动结束,共执结5起案件、和解7起案件、拘传9人、实拘1人、执行到位标的67358元、执行和解标的1132004元、搜查到现金2500元。 “要把‘百日清案’同‘基本解决执行难’结合起来。”广西高院院长黄克说。2017年,在广西高院的统一部署下,广西法院开展了“执行攻坚年”主题活动和“百日清案”专项活动,在攻克执行难和清理旧案积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9月30日,广西法院2017年共受理执行案件123182件,同比上升34.8%;执结79277件,同比上升38.72%。在13083件执行积案中,已执结12669件,结案率为96.84%。 数据是最直观的“成绩单”。在这场攻坚执行难的硬仗中,广西法院勇于“亮剑”的司法新形象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