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2-22
星期天

《中国审判》35/36(上) 189/190 出版日期:2017-12-2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某某、邬某某、贾某寻衅滋事案

文 |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 张莹

基本案情

201541617时许,被告人刘某某、邬某某、贾某伙同杜某(女,15岁)、赵某某(女,15岁)、武某(女,16岁)、胡某某(女,16岁)、王某某(女,15岁)等人在北京市海淀区海洋馆北侧紫御府附近,采取扇耳光等方式,无故对被害人廉某某(女,15岁)进行殴打,并将部分殴打经过拍摄成视频上传至互联网,情节恶劣。刘某某、邬某某、贾某于2015418日经公安民警电话通知后主动投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案发后,刘某某、邬某某、贾某及赵某某、武某、胡某某、王某某已赔偿被害人廉某某人民币52000元,并获得其谅解。

裁判结果

被告人刘某某、邬某某、贾某伙同多人随意殴打未成年被害人廉某某,情节恶劣,其行为均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三被告人犯罪后自动投案,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属自首,依法可从轻处罚,且三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已获得其谅解,在量刑时亦可酌予考虑,判决被告人刘某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被告人邬某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被告人贾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

宣判后,刘某某、邬某某对一审判决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刘某某、邬某某、贾某伙同多人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未成年人廉某某,情节恶劣,其行为均已构成寻衅滋事罪,应予惩处。刘某某、邬某某、贾某有自首情节,依法可对其从轻处罚。刘某某、邬某某、贾某已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且已获得被害人谅解,在量刑时应酌情考虑。一审判决根据刘某某、邬某某、贾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考虑到相关量刑情节,在法定量刑幅度内裁量刑罚,量刑适当,故上诉人刘某某、邬某某以及邬某某的辩护人关于一审判决量刑过重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关于邬某某的辩护人所述邬某某没有前科劣迹、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家庭、所受教育情况,不属于法定的从轻情节,亦不是可以减轻其罪责的理由,不予采纳。故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延伸

本案属于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且因部分作案视频被上传至互联网而引发了社会对校园欺凌案件的普遍关注。事发后,海淀法院迅速指派担任涉案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法官指导校方开展矛盾化解工作。审理期间,海淀法院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将寓教于审、社会调查、心理疏导、亲职教育等少年法庭特色工作融入审判全程。海淀法院邀请心理老师分别对三被告人进行心理评估与疏导,并根据评估结果和社会调查报告,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宣判前,结合北京高院拍摄的预防校园欺凌公益片,对被告人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法庭教育,对家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亲职教育。最终,结合具体案情,以寻衅滋事罪对三名取保候审的成年被告人予以逮捕并判处实刑,切实体现了宽容而不纵容的原则。北京法院网、新浪网等对宣判进行了网络图文直播,海淀法院在官方微博上就网友关心的问题由审判长进行逐一解答。

1.jpg

>>2016年11月23日,刘某某、邬某某、贾某寻衅滋事案一审宣判现场

为贯彻落实《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中“各地要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集中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要求,海淀法院结合本案反映出的未成年学生法治教育方面的问题,于宣判后向海淀区教委发送“以此案为警示,集中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司法建议,表示愿与区教委形成合力,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

典型意义

近年来,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的欺凌和暴力事件得到初步遏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在开展道德法治教育、实施教育惩戒、形成工作合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校园欺凌事件仍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统计显示,海淀法院审理的校园暴力犯罪,罪名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和聚众斗殴罪,且70%的案件为共同犯罪,犯罪主体集中在在校男性未成年学生,约20%存在较为恶劣的侮辱行为。

本案属于典型的因校园欺凌引发的刑事犯罪案件,被告人刘某某自述上学期间也曾遭遇过校园欺凌,打人者也未受到任何惩罚。而被害人廉某某此前也曾召集他人去向对方“示威”。海淀法院总结以往审理的涉校园欺凌刑事案件的经验,结合辖区中小学众多的特殊区情,发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即已开展人民法院与校园法制共建的传统优势,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探索出以“法制校长”和“亲职教育”两项特色工作为抓手,建立与教委、学区、学校的联动机制,针对学生、家长、老师三类群体,分别开展普法教育、亲职教育、依法治校理念教育的“2+3+3”校园暴力预防机制。该预防机制,从事件发生即先期介入矛盾化解,从学校入手,避免事件升级;在审判过程中辅以特色教育工作,坚持“宽容但不纵容”的原则,该做法得到了涉事少年、监护人、学校的多方认可,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