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宫雪 跟随着东风的轻快步伐,在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人间四月天”,第18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如期而至。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有力表明了中国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中国扩大开放的四大举措之一。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是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司法则是保护知识产权最有效、最根本、最权威的手段。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事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事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繁荣,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于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强音”已经响彻世界舞台。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极不平凡:顶层设计指引 2017年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2017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个针对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意见》包括5个部分,涉及12项具体措施,是党中央对全面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指出。 陶凯元介绍,为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破解制约知识产权审判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激励和保护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2017年初,中央深改组确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负责起草《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专门的起草小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多次征求中央和地方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反复沟通协商,争取最大共识。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讨论修改后,形成报审稿,层报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 《意见》确立了新时代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目标和重点措施,夯实了知识产权司法事业的理论、制度和组织基础,描绘了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全面加快中国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以《意见》的出台为标志,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我的政治生涯中,我所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我在第一天做的事,就是成立专利局。因为我知道,没有完备的专利机构和专利法律制度的国家就像一只螃蟹,只会横着爬和倒着爬,永远不会走出太远。”这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于19世纪在小说《误闯亚瑟王宫》中写下的一段话,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回到当下,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创新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大战略支撑。 “《意见》的出台是维护科技创新利益的客观需要。”陶凯元指出,《意见》将“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亮点纷呈:2017年成绩单 “发明者的权益至关重要,这是一个人的思维结晶。对这个人来说,这比其他任何权利都重要。这是他的大脑的成果,不是由继承而得,也不是任何其他人赠予的,而是专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所以理所应当被保护。”19世纪美国著名政治家丹尼尔·韦伯斯特的一席话道出了尊重和保护个人创新成果的必要性。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17年,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审判质量效率、队伍素质能力和司法公信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7年,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在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新类型、重大疑难案件日趋增多,案件审理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以民事审判为基础,行政审判和刑事审判并行发展,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大量知识产权案件。最新发布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7年)》显示,人民法院2017年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37242件,审结225678件(含旧存),比2016年分别上升33.50%和31.43%。 面对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快速增长的趋势,人民法院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多元共治、形成合力,妥善化解各类案件纠纷。 陶凯元介绍,2017年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呈现出4个重要特点:案件数量持续增长;裁判影响力显著提升;审判质效明显提高;保护力度全面加强。 2017年是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成立3周年。3年来,中国特色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提升审判质效、推动司法改革、加强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批复在南京、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宁波、合肥、福州、济南、青岛、深圳11个市设立跨区域管辖的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审判的专业化水平。 在加强审判改革创新方面,人民法院在2017年继续全面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工作,不断健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积极促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2017年3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集中发布了第16批知识产权指导性案例。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针对特定审判业务领域集中发布指导性案例,对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统一相关问题的法律适用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7年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6-2020)》(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针对专门审判领域制定发布的保护纲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纲要》明确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措施,为未来5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划了发展路线和蓝图。 陶凯元介绍,2017年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裁判文书公开和审判流程公开,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环境下司法公开的新途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司法公开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阳光司法。同时,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国际交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充分展现了中国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形象,有效提升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知识产权规则的确立贡献了“中国智慧”。 再启征程:2018年新部署 “今年,我们将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习近平总书记为下一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8年2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陶凯元指出,2018年人民法院将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各项改革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抓紧落实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各项改革措施,全面加快中国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时代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2018年,我们将主要开展3个方面的工作。”陶凯元说,“一是按照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广泛开展调研,深入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方案,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做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工作。二是按照《纲要》规划的发展路线,细化分工方案,贯彻纲要所确定的5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展目标、原则、任务、措施。三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建设。” 在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建设方面,陶凯元表示,将加快研究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性难题。 这是人民法院深入研究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人员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建立国家层面的上诉审理机制,可以跳出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也能打破标准不一甚至相互矛盾的局面,使上诉审理更加公正公平,更有利于保护和鼓励科技创新。”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