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姚建军 吴刚 刘鸯 从“离婚冷静期”的尝试,到判后“法官寄语”;从打破“清官难断家务事”的传统理念,到将严肃的法庭变为“圆桌会议”;从选任6名资深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为家事审判专职人民陪审员联合开展“心理、法律双干预”,到选聘111名具有处理家事纠纷经验、热衷家事纠纷化解人员担任家事调解员兼调查员……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在家事审判改革中,不断创新审判模式,探索专业化、社会化、人性化家事纠纷化解模式,唱响了家事审判改革“好声音”。 “法官寄语”背后的理念之变 “在婚姻生活中,夫妻间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在所难免,双方应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多一些体谅、少一些计较,多一份关心、少一份埋怨,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分歧应理性对待、耐心沟通。父母应从孩子健康成长方面着想,冷静思考,避免草率离婚造成家庭破裂。”笔者在新城区法院看到了附在一份离婚调解书最后的一段话,几句“法官寄语”的背后让人们看到的是家事审判的理念之变。 人们常说,夫妻就像碗和勺,磕磕绊绊却又离不开对方,没有谁能笃定说夫妻间事事都能相敬如宾。李静(化名)和丈夫张杰(化名)之间的“磕绊”也全靠着她二十多年来的一再隐忍,2017年8月14日,内心积压太多不满的李静终于爆发了,她向新城区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太华路法庭庭长王素梅作为承办法官通过庭前调解了解到,双方当事人的矛盾起因都是家庭琐事,通过与具有心理咨询专业知识的家事陪审员一同对原、被告进行“心理、法律双干预”,最后达成调解,张杰愿意通过6个月的“离婚冷静期”来修复与妻子的关系,改正自己的缺点。 王素梅告诉笔者,婚姻生活中大多数矛盾都没有原则性问题,但在传统的婚姻家庭关系中,真正懂得经营婚姻的夫妻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家庭矛盾诉至法院的时候,就需要法官和作为陪审员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庭审中的实际互动来引导当事人发现婚姻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及时矫正。 家事纠纷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表面上看有财产分割、抚养费、抚恤金等支付金钱的请求,但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其实质是夫妻、亲属在情感上、心理上的纠葛。新城区法院成为全国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以来,注重培养法官从观念上将家事案件与一般民事案件予以区分,将消除对立、恢复感情、实现和解作为纠纷解决的最终目的,强调用司法的柔性手段实现法律的刚性要求,最大限度追求“和”的效果。 她们是“拍档”也是“师生” 李琳是陕西家源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是一位从业多年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也是新城区法院的家事案件人民陪审员。对于人民陪审员这个角色她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人民陪审员,我要从专业视角去看双方的问题、了解问题、提供意见,从而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并作为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疏导来引导夫妻双方如何相处。即使有问题要离婚,也要冷静地处理。” 新城区法院通过引入心理辅导,开展“心理、法律双干预”,促使很多家事纠纷当事人敞开胸怀,更宽容、耐心地处理夫妻、家庭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17年5月,新城区法院提请区人大任命6名心理咨询师为家事案件专职人民陪审员,让他们直接参与庭审,把心理辅导、心理矫正与家事纠纷调解工作相结合并贯穿于庭审始终,以最大化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家事审判从深层来讲都是出于社会责任的角度。在我们共同参与庭审的家事案件中,我能从人民陪审员身上汲取许多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当独任审理离婚案件的时候,我会把这些学到的应用在审判实践中,也会运用心理介入的一些方式方法去了解案情,找出矛盾所在,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调解。”在法官王素梅眼里,家事审判中法官与人民陪审员的关系,既是“拍档”也是“师生”。 “我们之间其实在相互配合过程中也是相互互补、互相学习的一个过程。”李琳认为,“在开庭的时候,法官非常重视我们作为人民陪审员的角色,庭审中也会鼓励提问,让我们从专业的视角看待问题,关注家庭关系,并进行疏导。” 严肃法庭变“圆桌会议” 2017年8月,新城区法院选聘了111名具有处理家事纠纷经验、热衷家事纠纷化解的人员担任家事调解员兼调查员,这些家事调解员兼调查员均来自新城区10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区妇联推荐的陕西家源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法官共同参与家事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 小夕(化名)出生后就很少见父母,12岁的她只见过爸妈几次。在她幼小的心里,所有的关爱都是来自爷爷、奶奶和姑姑。为了更好地照顾小夕,远在深圳的姑姑将其接到深圳上学,可是因为监护权的问题,小夕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都是姑姑想方设法找人解决入学,眼下小夕就要上初中了,姑姑为此一筹莫展。一天,姑姑偶然在一档法治类电视节目上看到孩子的监护权可以变更,她急忙赶到小夕户籍所在地的新城区法院,递交了申请变更监护权的诉状,希望名正言顺抚养小夕。 承办法官郭瑞接到案件后,反复思考案件的处理方案,既要小夕能正常上学,又能让她获得更多关爱和保护,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此,郭瑞拨通了新城区妇联、新城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陕西家源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家事调解员的电话,邀请他们一起来参与、协商寻找最稳妥的方法。 8月18日下午,新城区法院的家事法庭里,家事调解员兼调查员充分发挥了自身作用,从小夕的学习、生活、健康等多方面询问了解情况,陕西家源汇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也从小夕的心理感受和亲情、角色认知等方面对小夕和姑姑一家进行了解和评估。 这起家事案件通过多方参与的庭前“圆桌会议”,由各方社会组织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与法官共同商讨解决家事纠纷的方案,为法院下一步案件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同为人母的法官郭瑞也终于放下了揪着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