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2-26
星期四

《中国审判》2018.03 193 出版日期:2018-02-0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邹来水: 把法治种子播撒在鄱湖大地

5.jpg

文 | 本刊记者 袁定波

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法院芦田人民法庭庭长邹来水扎根基层法庭28年,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服务宗旨。

5年来,他审结的800多件各类民事案件,结案率为100%,调撤率为82.5%;实现了“五个零”,即二审发改案件为零、违法违纪案件为零、差错案件为零、上访缠诉案件为零、超审限案件为零。

“有纠纷,找法庭,那里有我们的贴心法官—邹来水。”当地老百姓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们对邹来水的信任与敬佩。

审案调解连轴转

201819日,寒风凛冽,邹来水带着法庭干警和人民陪审员前往工业园区巡回办案。9点整,随着一声法槌敲响,原告金某诉被告某工厂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公开开庭审理。

金某因受伤未得到赔偿,情绪非常激动,工厂老板则认为鉴定级别过高,不予认可。在分清是非责任的基础上,邹来水休庭调解。他专业的法律宣传,朴实、诚恳的话语消除了伤者心头的疑虑,化解了双方的对立情绪。接着,邹来水从法律层面入手,以案说法,情理交融,耐心劝导,让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解决问题,最终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我会把握每一次调解机会,力争尽快案结事了,尽力让办理的每起案件既要有速度,更要有温度。”邹来水对记者道出了心声。

回到法庭时已过了中午11点,一起离婚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在法庭等候邹来水快一个小时了。应某与张某是一对夫妻,婚后生育两个儿子。由于应某长期在外务工,夫妻两地分居,感情日渐淡化,应某向法庭起诉要求离婚。妻子张某考虑到家庭和孩子,坚决不同意离婚。

邹来水马上把他们请到法庭的调解室,端上热茶,然后就像拉家常一样和他们聊了起来,入情、入理、入法地进行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应某被邹来水的诚心所感动,主动放弃离婚诉求,与妻子重归于好。

忙中有序,办案抓准“焦点”,法中有情,能调解的调解,是邹来水快速办案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人民满意’就是法官应有的初心,这为法官的工作找准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在新的时代里,法官必须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接待好每一位当事人,办理好每一起案件。”邹来水如是说。

公正司法没有主客场

20083月,身为鄱阳县法院民一庭副庭长的邹来水被调任芦田法庭担任庭长一职,然而职务上的升迁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喜悦,温馨小家许久的平静也在当天夜晚被打破了。

基层法庭条件的艰苦,工作的艰辛,邹来水再清楚不过了。198512月,邹来水通过招干考试被分配到鄱阳县古县渡法庭,一待就是4年。后来又分别调至凰岗、芦田法庭,前后又是14年。出身农村贫困家庭的他,深知得到一份法院工作的不易。考入法院后,他刻苦学习,向书本学,向老法官学;他勤勤恳恳,苦活累活抢着做,乡间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见证了邹来水由一个青涩纯真的青年成长为成熟睿智的人民法官,成为一名获得诸多荣誉的法庭副庭长。

20034月,工作成绩优异的邹来水通过竞争上岗成为鄱阳县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这对于邹来水一家人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讯,妻子的脸上挂起了笑容,儿子格外珍惜有父亲陪伴的日子,事业和家庭都能照顾上了,邹来水觉得特别满足和安心,工作也更加地勤奋与出色。2006年,作为副庭长的邹来水开始主持民一庭的工作,仅仅在两年的时间里,民一庭的工作就从全院排名靠后,进入第一方阵。

原以为自己就要这样在机关里干一辈子了,可不曾想还没在城里待几年,又要回到好不容易才脱身的“苦海”。邹来水的内心是不情愿的,他希望领导再考虑考虑,能不能换其他的同志,领导只是静静地问了他一句:“我知道你不容易,可你回去好好想一想,我们法院还有谁比你更合适的?”整整几天的反复思虑,邹来水作出了选择。

“组织需要,愿不愿意都得去。”邹来水开始轻声安慰妻子,妻子拭干眼泪,默默地回屋为丈夫收拾好行李。邹来水再一次回到了离开没几年的芦田法庭,又开始了艰苦的基层工作。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尽管不是科班出身,但邹来水却是一名虔诚的法律信仰者。办案中,每当遭遇到私利、亲情、权力与法律的碰撞时,他都是用真情铸起永恒的天平,用行动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67月,邹来水受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系河南省太康县人,被告系鄱阳本地人。原告手中有被告出具的欠款17万元的欠条;被告陈述已打14万元到原告的银行户头,且能提供相关票据,现在只欠3万余元。按现有的证据来看,邹来水大可判决被告胜诉,但是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诉他,此案另有蹊跷。

孰是孰非呢?邹来水经过耐心细致的调查、再调查,慢慢地案情逐渐清晰起来。原来被告打给原告账户的14万元主要是支付出具欠条后另外拖欠的货款,而不是还欠条上的钱。被告仗着自己是本地人,况且彼时对方手上缺少证据,想“歪”这位老实巴交的外地人的钱。令被告没有想到的是,公正严明、细致耐心的邹来水法官查明了事情的原委,收集了各种证据,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被告惭愧地低下了头,无话可说。

正是靠着这种对正义的坚守,从1993年开始独立办案以来,邹来水办案2600余件,没有一件错案,上诉率仅为0.5%,且没有发回重审、改判案件。“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这是邹来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古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3222日,96岁的王老太太生活无人料理,其两个年逾花甲的女儿来到芦田法庭找到邹来水,要求法庭尽快解决其母的赡养问题。

邹来水了解到,王老太太先后有过两次婚姻,共生育了42女,其中两个儿子已去世,现有4个子女。20年前,两个儿子对王老太太夫妻俩的赡养问题曾达成了协议,大儿子赡养母亲,小儿子赡养父亲,各自履行了义务。父亲在10年前去世,小儿子一人负责了安葬。之后,王老太太双目失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年逾古稀的大儿子觉得他一个人赡养母亲很吃力,遂要求弟弟分担赡养义务,但遭到了弟弟的拒绝。

了解事情的原委后,邹来水及时召集了王老太太的4个子女进行调解。两个女儿主动答应承担部分赡养义务,可兄弟俩各执一词,意见分歧很大。如果按照法律进行裁判,老太太的基本生活是有着落了,可是兄弟俩的矛盾没有解决,家人的亲情也就消失殆尽了,更何况善良的老太太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和儿子打官司。和乡亲打过多年交道的邹来水意识到这件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层面来解决,还要结合农村的风俗道德消弭当事人心中的不满才行。家事案件,弥合亲情比案件判对更重要。

为了让96岁的王老太太生活有着落,邹来水先后4次徒步到老人的两个儿子家中,倾听、恳谈、引导、辨法、析理、解惑……讲法律、讲人情世故。面对第一次调解毫无收获,邹来水也不勉强当事人,让他们再好好想想,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调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邹来水的感化教育下,王老太太的4个子女最终达成了赡养协议,双目失明的王老太太耳听为实,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驻守农村秉公办案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邹来水的工资并不高,但他始终坚守着“金钱如粪土,公正值千金”的法官本色。他生活的清贫没有改变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时常用“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011年,他接手一起普通而又离奇的债务案件。原告刘某手中有被告朱某出具的欠条,被告陈述已经还过该笔欠款。经过耐心细查,他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被告去原告处借钱时,原告让被告为其出具一张欠条。当欠条拿到原告手中时,原告以欠条上没有时间为由让被告重新写一张,说将第一张欠条当成垃圾扔进了废纸篓。被告就稀里糊涂地重新写了一张欠条,拿着钱就走了。此后,原告将扔掉的欠条再次捡起并保存下来。直到被告还钱时,原告却将第一张没有还钱日期的欠条给了被告,而被告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发现,于是引发这起案件。在大量的证据面前,原告惭愧地低下了头。

为了表示谢意,朱某掏出一沓钱放在邹来水的办公桌上,说:“是您给我主持了公道,我真心感谢!这一点心意请您收下。”“请把钱收回去,取你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秉公办案,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法官的天职。”邹来水语重心长地说。

提起法官邹来水,当地百姓和身边同事都纷纷竖起拇指,对他称赞不绝。可是在家人心中,他却是不合格的。儿子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由妻子一人照顾。邹来水几乎没有送过儿子上学,更别说去开儿子学校的家长会了。结婚近30年,却从来没有与妻子去外面旅游过一次,家中里里外外的事都是妻子在打理。邹来水的妻子不只一次地抱怨他就知道工作,也不知道带妻子和儿子去旅游一下。母亲离开人世时,邹来水送走母亲悲伤的眼泪还未擦干,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只有把群众的事处理好了,母亲才会安息!”邹来水说。

转眼间,邹来水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谈起儿子的时候,邹来水脸上洋溢着身为父亲的自豪。他不分昼夜地驻守农村,耐心细致地服务百姓,留给儿子的永远是一个匆匆的背影。在他内心深处,他一直觉得欠儿子一个有爸爸陪在身边的童年。

他们说

江西省鄱阳县法院芦田法庭书记员英玢玢:

他或许不是我的偶像,却一定是我的方向。

鄱阳县芦田乡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封启正:

他是我们乡维 护社会 稳定的“稳压器”,应对风浪的“压舱石”。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