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4-28
星期一

《中国审判》2018.09 199 出版日期:2018-05-2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珠联璧合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工作座谈会侧记

文 | 本刊记者 宫雪

1.jpg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工作座谈会现场

人间四月芳菲天,又到耕耘好时节。200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式将每年的4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从此,象征着希望与新生的四月便与知识产权保护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84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工作座谈会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产权理论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法官,以及仲裁界、文化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大计。

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蒋惠岭主持会议。会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宋晓明宣读了《研究中心章程修改决定》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研究员聘任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陶凯元向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颁发了聘书并作出重要讲话,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会场上响起。

3年回望成果丰硕

“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引领职能,不断完善研究机构和研究机制,加强对理论研究基地和调研基地的工作指导,积极开展重大课题理论和实证研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证支持。”会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研究中心秘书长王闯介绍了研究中心3年的工作情况。

为加强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互动,整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力量,2015318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中心下设秘书处和学术委员会,下辖8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10个调研基地和4个专项基地。同时,研究中心聘任优秀的知识产权法官和知识产权法学领域专家学者作为研究员,不断建设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队伍,为提升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王闯介绍,研究中心首批聘任了9名学术委员和28名研究员,他们对研究中心的理论研究方向、内容和方式提出了宝贵建议。

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注重加强对理论研究基地、调研基地的指导和管理,不断强化理论、实证研究,形成了以研究中心为引领、以理论研究基地和调研基地为支撑、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体系,为不断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

在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北京)中心、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障科技创新研究(上海)基地、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市场价值研究(广东)基地和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陆续成立,充分发挥了“桥梁、窗口、智库”作用。

2017年,研究中心举办了第二届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第四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热点问题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促进了知识产权法学界和实务界的沟通和交流。

“对审判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疑难案件,研究中心召开专家咨询会议,充分发挥研究员的审判咨询作用。”王闯说,“3年来,研究中心邀请了来自6所高校的数十位专家、教授参与疑难案例研讨,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3年来,研究中心依托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等,先后成功举办了“中美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论坛”“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视野”“中欧法官论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与争端解决机制”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研讨会,促进了世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经验的广泛交流,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现状与成果的深入了解,为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国际规则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在研究中心指导下,中英文版的《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08-2015)》出版发行,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法院的国际影响力。

建言献策共谋新篇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已经进入新时代,将承担起新使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春田表示,要加强对“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和现代财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新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司法的职能作用,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北京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会长宿迟表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司法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此次会上,出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身影,他就是塑造了众多经典荧幕形象的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在这里,他不仅是“演员陈道明”,也是“研究员陈道明”。

“一个人的智慧不是凭空而来的,创作应该得到基本的尊重。”陈道明说,“司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保护知识产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强烈意识和浓厚氛围。”陈道明坦言,这种“形成”是旷日持久的,是漫长的,他愿意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鼓与呼。

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陈福勇在会上介绍了仲裁对多元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的作用和仲裁机构目前受理知识产权案件的现实情况,并从法律层面和现实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钱建国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基地发言。钱建国表示,在利用“外脑”解决了技术事实查明的途径和方法之后,知识产权法官需要更多的民商事审判经验,以解决如何通过程序规则、证据规则来处理案件事实的查明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武双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发言。黄武双表示,研究基地将沿着既有路径继续前行,做好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资料梳理工作,适时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培养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在自由发言环节,广州市政协常务委员陈忠谦、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党委书记李虎、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黄勇分别就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