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女性座谈会之“女法官篇” 文 | 本刊记者 宫雪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女性座谈会现场 “女性推动着当今世界发生变革,塑造着我们共同的未来,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要庆祝的就是女性的研精毕智、求知若渴和锐意进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2018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确定为“变革的动力:女性参与创新创造”。这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设立18年以来,首次聚焦女性创新问题。 “全球无数女性作出的不可或缺、令人振奋的贡献正在驱动世界发生变革。”躬耕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女法官们正是这样一个职业群体。 2018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女性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女法官协会副会长陶凯元出席并发言。 作为一名知识产权女法官,陶凯元指出,一方面,女性是创新创造的参与者;另一方面,创新创造是女性独立的推动力。女性不仅参与创新,受益于创新,也守护着创新。知识产权女法官就是当之无愧的创新创造守护者。 在发言中,陶凯元特别强调“智慧”和“担当”是新时代塑造知识产权女法官形象的关键词,要诀就是内外兼修。外要处理好强化和淡化女性特征的辩证关系,内要不断增强职业素养。 发言最后,陶凯元表示,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是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也是包括知识产权女法官在内的全体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者无上光荣的历史使命。希望广大知识产权女法官要努力成为“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精通法律、熟悉技术并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精英女性,以温柔的正义和司法的智慧为改革创新巨轮的扬帆起航倾注一往情深。 光荣与梦想 “我从1999年进入法院开始,就一直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至今已经19年了。”重庆市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庭长杨丽霞在座谈会上讲述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情结”。 回顾近20年的从业经历,杨丽霞用“喜忧参半、甘苦自知”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作为一名基层女法官代表,她见证了重庆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历程,也深入参与其中。 在杨丽霞心中,有一种与中国知识产权审判事业共成长的强烈使命感,支撑着她始终坚守在知识产权审判第一线。杨丽霞介绍,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现有6名法官,其中4名为女法官。“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女法官已经撑起了半边天。”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女法官姜颖比杨丽霞早5年进入法院工作。当时,北京市只有一个中级法院——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就是姜颖口中的“老中院”。1993年,“老中院”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第二年,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姜颖带着对法官职业的崇尚,成为了该庭法官队伍中的一员,圆了自己的职业梦想。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在坚守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过程中,姜颖切身体会到了知识产权对社会发展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作用。 1995年,也就是姜颖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北京法院依法审理了美国迪士尼公司诉北京出版社等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这是美国公司在中国提起的第一例著作权诉讼。法院的最终判决维护了美国迪士尼公司的合法权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起案件后来被《纽约时报》报道,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姜颖回忆说。 “知识产权无小案。”参加工作之初,姜颖经常听到时任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宿迟的这句话。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姜颖切实体会到了这一点:“工作时间长了,越来越能感受到知识产权审判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开始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坚守正是因为热爱。” 使命与担当 姜颖和杨丽霞是中国众多知识产权女法官的缩影,她们的职业生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事业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是法官助推企业发展的40年。而知识产权法官始终坚持为企业知识产权冲突寻找矛盾解决机制,为立法贡献了丰富的案例资源,释放了企业发展的巨大经济活力。”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说,“在这样的历史画卷中,女法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宋鱼水看来,知识产权女法官们在审判工作中具有柔软且坚硬的一面。女法官们通过一次次庭审、一份份判决,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让知识产权事业从“婴儿”成长为“青年”和“壮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产权女法官的使命和担当。 诗和远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在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审判长夏君丽用中国传统诗词展现了女性之美。夏君丽认为,诗词具有表情达意、直抵人心的力量。 “诗词之美只是典型代表之一。音乐、绘画、雕塑、电影等艺术的美、科技的美、运动的美、物质丰富的美,都在不断的创造中产生,也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夏君丽说,“这些美是知识产权案件标的。我们每天都在审理美、处理美,解决美的纠纷。” 夏君丽的话为知识产权法官的办案工作增添了浪漫的诗意。“知识产权女法官每天处理的各类案件,就是在感受和保护这些美好的创造,参与美好生活的创造,守护人类发展的源源动力。”夏君丽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个人的。将个人的美好追求与时代的脉动紧密相连,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这是许多职业女性共同面对的一道人生“必答题”,知识产权女法官也不例外。在座谈会上,这一话题引起了女法官们的强烈共鸣。 “付出和奉献”是知识产权女法官们给出的答案。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则是支撑她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在她们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