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有必要总结成功经验,保持爬坡上坎的韧劲,以不变的定力聚焦重点、更大的气力深化试点、坚韧的毅力攻克难点,推进司法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 为此,本刊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司法效能和司法公信”为标准,共同推出2018年司法改革十大关键词。
文 | 本刊记者 黄晓云
神州大地,一场波澜壮阔的司法改革正在磅礴展开,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已搭建完成,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稳步提升。改革进入深水区,有更多险滩急弯要过。此时回望历史,追问改革的初心,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到达改革的彼岸。 改革方向 民之所望 改革所向 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人民法院应该如何作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往哪儿改?改什么?怎么改?一系列现实问题倒逼着改革的产生,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改革也得到了深化。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司法领域,主要体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司法工作发展不平衡、保障群众权益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待司法更加公正、更加高效、更加公开、更加便捷。 司法改革主动适应社会转型,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升改革系统集成能力和整体效能,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改革路径 顶层设计+基层创新 “顶层设计引路,基层创新探路”,是改革开放40年来总结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这在司法改革中当然同样适用。人民法院始终坚持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统一,方案制定和督察落实相衔接,改革创新和于法有据相呼应,改革步伐走得前所未有的坚实有力。 这是一场顶层设计力度空前的司法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站在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谋划和部署司法改革。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司法改革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 2018年7月,中央政法委召开的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路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也确定了年度工作要点,制定了任务清单。 2018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上海召开全国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强调,抓好改革任务落实,最重要的是把问题找准、把目标定好,要把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大力提高司法效能、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努力增强司法能力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上述涉及司法体制的重大改革,必须坚持自上而下,加强顶层设计。而涉及工作机制的改革,特别是围绕解决案多人少矛盾,有利于提升司法效能、提高司法公信的新举措新做法,则要尊重和保护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最高人民法院努力挖掘、培养、推广基层的小创造、微创新,及时把点上的具体做法变为面上的共同行动,把一地的成功做法变成各地的共同财富,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改革成效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衡量司法改革成功与否,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比如能不能有效地实现公平和正义,能不能有效地解决原来存在的地方化、行政化甚至个别司法腐败的问题,能不能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让公民在权利被侵犯时得到有效的救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瞄准制约司法公正和司法能力的体制机制问题,司法改革始终蹄疾步稳。我们以司法责任制改革破解“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权责不清”的顽疾,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破解“起点错、步步错、错到底”的积弊,以司法公开压缩“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的空间,以执行信息化寻求解决“执行难”的新思路,以智慧法院建设实现办案质效提升的“弯道超车”…… 改革部署 统筹协调 稳中求进 面对新时代、新矛盾、新需求、新问题,司法改革依然在路上。 2019年1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主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2019年第一次会议并讲话。周强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促进提高审判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周强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司法改革工作要谋长远、再创新、克难关,抓落实、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各项改革接续推进、取得实效。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落实即将发布的“五五改革纲要”,按照2019年司法改革要点分工要求,协调推进、一体落实。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审判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要大力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实现矛盾纠纷及时、高效、源头化解。要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优化网上诉讼服务功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